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者!
“只是苦了百姓,一定让他们尽力维持,还要提防其他部落,不要让人浑水摸鱼。”陈舟不像别人或多或少有私心,他只是想能救多少救多少,否则生灵涂炭,一切都来不及了。
玉环深深看了他一眼,语气有些不确定地问:“我们能做好吗?天下那么大,那么多人,我们能救得了吗?”
“不去做,就永远救不了,哪怕只救一人,只减少千万分之一的损失。”陈舟的态度很坚定,他也一直这么坚定而冷静。
他仿佛极夜里的微光,虽然渺小,却能稳定人心,指引方向,何况他比他自己想象得更了不得。
至少在玉环他们看来,有了他的坐镇指点,一切问题都不会是问题,他们也愿意跟随他的步伐,为了大唐,为了百姓去努力。
前世的她没有等到一个结果,只等来了自己被迫自缢的结局,这一世她定要翻盘重来,否则也愧对老天给她的机会。
或许就像陈舟之前说的,破局的方法在她身上,或者说在她对前世那些纷扰战乱的了解上,哪怕她知之甚少,也好过没有。
“我知道了,我会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至于康苏儿和音娘那里,还需要我们再去一趟吗?”玉环想到这两位就头大。
其实这一世的很多人很多事对她而言都闻所未闻,并不是重生就能站在无人能及的高度指点江山,她要面对的事情比从前更复杂更艰难,但她心甘情愿。
哪怕在走向自由的道路上受再多苦难,也好过在宫里被当成替身金丝雀,永远也飞不出那座金牢笼,永远仰人鼻息,睡梦中都是李隆基那张满是皱纹的菜皮脸。
“康苏儿那里还是我自己去吧,她以李亨求仙问道的名义请过我好几次,总要去看看她究竟想做什么,至于音娘那里,你去接触一下也好,总要确保她不会再插手,不会和康苏儿他们联合起来坑自己人。”陈舟思虑良久,才作出了安排,又让卢栀去宫里协助逍遥,顺便探听李隆基的动向。
几人分头行动,并约定以又一坊特制的焰火为号,如果三天没有消息就立刻增援。
在他们努力改变历史走向的同时,安禄山的大军却一路攻占了河北,那些守城的官员不是弃城而去,就是大开门户迎接叛军,即使有义军相助,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也只能尽量帮着百姓迁移,做不到全身而退,更遑论斩杀贼军。
而这一切也只能秘密进行,否则惹怒了安禄山,很可能大开杀戒,以屠城作为警告和宣战,那就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李隆基才终于有点紧迫感,也在李林甫的建议下,没有像从前那样启用封常清和高仙芝,而是直接派了安禄山的死对头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协助李琩的胞弟李琦镇守洛阳。
这对太子而言是把双刃剑,若是哥舒翰能守住洛阳,自然皆大欢喜,李琦也能获得军功,对他们助力颇多,可一旦洛阳失守,他们被逼退居潼关,不论潼关是否被攻破,朝中反对武氏为后,支持其他皇子的人一定会加倍进谗言,太子的地位即便不被威胁,却会让李隆基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
为此,武仙真愁了三天三夜,李琦是她除了李琩外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如非必要,她更愿意李琦做一个闲散王爷,而不是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大元帅。
“行止,琦儿他还年幼,今年才刚成家,三郎为什么不派别的皇子去,非要我的儿子,他是不是对我们心存不满,要用琦儿拿捏我与琩儿,是不是!”纵使平时再沉着镇定,在面对幼子的事情上,武仙真还是慌了神。
陈舟也是知道消息后特意进宫安抚武皇后的,他怕武仙真再度忧思过重,还带了几副药为她安神助眠。
“你不能乱,太子还在,忠王也没有彻底倒下,你如果自乱阵脚,只会给别人机会,而且如果发生了最坏的事情,也还需要你向陛下进言。”话虽这么说,可陈舟翻出了武仙真的凤印,郑重地放在她的手心,意思不言而喻。
即使因为前朝武曌之事让李隆基格外防备后宫,可他既然将凤印交给了武仙真,也表明认可了她在某些时候行使皇后的权力。作为皇帝,李隆基不可能时刻盯着后宫,自然需要武仙真管理,这从她作为惠妃时就已经格外熟练,只是谁也没想到安禄山的叛变给了她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权力,而此刻李隆基再想收回也有心无力。
武仙真看着手中的凤印,心头的重压登时减轻了一大半,不论夫君如何,至少她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儿子,必要时更能助儿子一臂之力。
“我明白了。”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冷静而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