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理这节算法课上得心不在焉,一直在算和课堂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反正早就预习过了,漏掉些听讲也无伤大雅,于是他堂而皇之开始对着窗外难得静止的树梢思考。
对于今晚的两件事,他其实从前一阵子开始,就有强烈预感。
以前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吸引力法则”,起初对这些不够具象的逻辑不求甚解,然而上个月听说凌澜在读相关专业后,时不常和她聊些相关内容。
于是有天晚上趁她先睡着,他掏出手机把那帖子翻出来,从头到尾又细细研究一遍。
评论区不少人像是在做白日梦一般,说每天在脑中多想几遍,就能把金钱吸引来,说不定哪天中个彩票。
他倒觉得这逻辑没那么玄,大抵是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在实践中更自信更有底气,当然容易获得好结果。而如果过于瞻前顾后,心态上先输了,耽误了时间,也很难坚持把事情做好做完,哪来的好结果呢。
作为一个乐观的人,他也向来不去钻牛角尖,或是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无论学习或是创业,按部就班地,别给自己画饼,也别信他人的饼,不会出什么大错。
但察觉到不对劲时,稍微做个应急预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解决妥当,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事。
他前几天抽空就思索这个成立没多久的工作室该如何散伙,今天也派上了用场。
下午刚在教室坐稳,合伙人群里疯狂弹起信息,只不过是关于拆伙的。
每一段都密密麻麻,比课件里的数字还让人头晕。
国内已经早上九点,那两个人似乎正精神抖擞地开始长篇大论。
他则认为没这些必要,既然其中一位合伙人通过和游戏里认识的“富婆姐姐”谈恋爱,就找到了新的资方,那他算清账目然后撤掉就是了。
这观点被他婉转地说出后,另一位合伙人何威便发来几条私信挽留。
“陆理,你不是下个月就回国了么,有什么问题咱们坐下来聊聊清楚就好了呀,为什么急着现在做决定?”
“我们有什么困难,几个人商量着解决,这个游戏我看前景不错,团队说散就散多可惜。”
陆理看到最后半句时摇了摇头,别人先提的加其他合伙人,而且还是带钱进来的女朋友。初创阶段,项目没做多少,先拉起小帮派了,这还能走远吗?
若非与何威高一开始就是同学,高二分班又一起进入理科实验班,对他过于了解,这话看起来还真像是要和稀泥。
再说另一个合伙人虽说是共同好友,也算是他招来的,出于责任,他该给何威一个交代。
所以此时他便放弃了先把算好的分钱方案发到群里,而是先耐下心来与何威解释。
陆理的观点很明确,有什么困难一起克服的前提是大家一条心,如果需要注资,完全可以先问他,从外面找来个网恋对象是怎么回事?退一万步说,陆理还没见过,对方就着急忙慌要拉她入伙,这事于情于理都不合适。项目再好,也得和合适的人一起完成。
道理讲完,他又安慰何威,自己也对开发智力的早教游戏很感兴趣,反正如他所说,下个月就能见面,大不了重新找人就是。
何威见陆理和他站一队,无论钱和人都是少不了的,自然也就答应了。
但陆理读着何威积极的反馈,心里也没什么底,两三个月没在就出了事,往后这项目还要读两年,工作室还有存在的必要么?该如何存续呢?
不过目前算是告一段落,陆理也没忘了给家里发个信息。
工作室那是套商住两用,妈妈当年买来算作投资,几个月前他说要用,就没再租给别人,最近暂时收回来,之后什么计划寒假再说。
他在心中打起草稿,也许晚上回家后需要打个电话。这首次创业草草失败,对父母来说可能有点突然,他盘算起该从什么角度展开演讲,让他们再相信他下次还能做好。
父亲的回复出乎意料:“年轻人遇到点麻烦在所难免,你不要泄气,该读书就好好读书,喜欢什么就给我坚持到底。”
他立刻表了决心,说还会努力走在这条路上,父母便没打探其他,说一切回来再说,又强调了学习有多么重要。
他懒得说车轱辘话,想到爸妈一早都要忙正事,以表情图结了尾。
只是过了几分钟,也许是母亲的直觉,问了句最近还有其他事情吗?
教授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题,同学们全神贯注听着,他却坐在角落,半靠在墙上偷笑。
他私聊了母亲,“妈,我找到乐乐了。”
同学们都在你一言我一语,探讨这几日附近科技公司发布的将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消息。
梁老师有个朋友就在那家公司,他对这个消息略有耳闻。
正准备凑过去聊几句时,电脑屏幕右上角又闪出两条消息。
发件人ID是个考拉的表情,那是他刚给凌澜改的备注,理由是她最近太爱睡觉了。
不排除是上个周末玩累了,最近她似乎提不起兴致出去约会,他拿着梁老师推荐的餐厅列表问她时,她总是一脸兴致缺缺,说随便在家吃点,早点睡觉吧。
虽然她并未因为早睡而成功早起,他也没什么意见,继续研究在家做点什么,只要两个人都开心,何必拘泥于要去有氛围感的餐厅呢?
今天上课前他照例问了她晚上想吃什么,她没有及时回复,陆理估摸着她应该下课了才对,但两个合伙人冲出来,他便也没顾上问。
此时满怀期待地点开,发现内容不是那么回事。
“你快下课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