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远表示同意,但是心下却极为感慨羡慕:“不能惯着”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下人口中,美人真是好脾气啊!以前陛下的脾气也很好,可是现在……唉!
尤其悲催的是,别人还能躲一下,唯独自己十二个时辰,几乎时时不离,连个放松的机会机会都没有!
好怀念以前的日子!
嫣然看着郝明远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眼泪汪汪”的样子,内心暗骂一句:什么毛病?
然后就不再搭理他,坐在椅子上继续眯觉。
***
因为晕船,这几天一直休息不好的李瑾,经历了一番剧痛之后,终于在若凝这里睡了个踏实觉。
恢复了些许精神,他开始看前几天积攒下来的奏折。
奏折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递到自己手中的,一部分是从京城那边送过来的,先由太子批阅完再由自己批阅第二次的。
李瑾坐在书案前,若凝坐在窗边的榻上,两人身旁分别站着郝明远和嫣然。
李瑾批阅了一会奏折,抬起头来看到的就是若凝倚靠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书,姿态悠闲地看着书册。
画面静谧而美好。
李瑾心神有一丝恍惚。
有多久没有这样温馨的时刻了?
他不喜欢这种感觉。
正在看书的若凝,被一阵敲击桌子的“当当”声惊扰,抬眼就看见李瑾在对她招手。
她起身走过去,李瑾指指手中的奏折,又把奏折递给她。
若凝伸手拿过奏折:“陛下的意思是,让我读给您听?”
李瑾点头。
若凝犹疑:“这样不合适吧?”
李瑾微微笑了一下,轻抬下巴。
旁边的郝明远和嫣然互相对视一眼,两人都是满眼的疑问:这是啥意思?
若凝:“陛下是说,合不合适您说了算?”
李瑾满意点头:对,朕就是这个意思!
若凝在内心默默回答:说的有理!
不想在这样的事情上给李瑾找不痛快,就拿起奏折开始念给他听。
手中的奏折其实已经批复过了,若凝看到字迹,不是李瑾的,就有所猜测,应该是太子先批,皇帝再批。
只见奏章上写道:
“臣谨奏:西地之民,先经天灾,再历战火,生计艰难,虽陛下已免三成税赋,然百姓仍难以为继,望陛下再免之,以示隆恩浩荡!”
“批复:阅。再减税赋,以纾民困。”
若凝念完,看向皇帝。
跟随她的动作,郝明远和嫣然也看向皇帝。
李瑾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三下子,看向若凝。
郝明远和嫣然把头转向若凝:啥意思?
若凝:“意思是再减三成?”
李瑾一愣,心下惊讶!他没想到若凝又说对了自己的意思。
若凝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就将手里的奏折递了回去。
她的脸上得意之色十分明显。
李瑾伸手接过,眼神一闪,想到了什么,他抬头审视了一下若凝,又抬手招她过来。
然后,李瑾将手中的奏折放到桌子上,让出自己的位置,示意若凝坐下。又将手中的笔递给她,然后对着案上轻轻抬了一下下巴。
这个意思很明显,是让若凝代批阅奏折。
若凝:“陛下,是否看臣妾不顺眼?想让臣妾消失的方法有很多,没必要非得是这种方式!”
李瑾面色一僵,内心的愧疚感浮起,但是很快他就抛开,再次对着若凝点头,表示要相信他。
若凝:信你才有鬼!
此举对自己来讲,不过就是被人参奏一下,说不定皇帝也会被“奏”,当然,这些都无所谓。
可问题是现在这个时候,如果传出自己是个宠妃的话,父亲的处地位就更加清晰明朗了,可以说是“身处千军万马中,直面有心人的算计”也不为过。
她可不相信李瑾不明白里面的道道。
她想的不错,李瑾就是要有人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可是不管她看的再明白,皇帝要求了,作为妃子的她自然无法拒绝。
于是,在若凝满腹怨念中,满桌子的奏折都批复完成,甚至到了最后,李瑾坐到了若凝原先的位置上,他只要“当当当”、“啊啊啊”或者“嗯嗯嗯”一番,就有人把奏折批完了。
无比惬意!
皇帝惬意了,自然就有人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