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凝眉头微皱。有些事情,似乎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不管前事如何,至此,六皇子中毒事件告一段落。
次日,岳才人因为毒害皇嗣,被贬为庶人,圈禁凤寰宫。
若凝知道,皇帝之所以不杀她,是因为他在等。
等小锤子出现!
***
翌日一早,宣明殿御书房。
皇帝看着手中的折子,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他叫莫尧臣?”
郝明远:“应该是的,书大人应该不会出错!”尤其是还是这么简单的事。
其实,皇帝这句话并不是在怀疑查到的信息出错,纯粹是这个名字让他太吃惊了。
“这名字可真是……”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郝明远不解:“陛下,莫大夫的名字有问题吗?”
“也不算问题,只是四百多年前,有个很厉害的人物,刚好就叫’莫尧臣‘。”
那个人一手创立了北胡的“莫家军”。
如果说长生帮助北胡立国,那莫尧臣就是将北胡直接立在了不败之地。
“莫家军”遵循一套“完全不同且超出常人认知”的管理训练体系。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祖先的手札上是这么记载的。
那套体系包含规定、训练方式、阵法、兵法、兵器等,一整套的管理规则。
那之后,上百年的时间,大秦都在“莫家军”的威慑之下。
当然,后来大秦也拿到了一份“莫家军”的管理规则,并依此设立了“施家军”。
最初的“施家军”在“莫家军”面前根本不够看。一直到后来的许多年,“施家军”不断磨砺,才逐渐有了后来的“北莫南施”。
莫尧臣死后,“莫家军”的管理规则被后人改的一塌糊涂,当然,施家军的那份规则也是改过了之后的。
后来的这几百年,随着大秦、北胡、西越三国的政权几番更迭,莫家军也好,施家军也好,都几度被毁,然后又重新创立。
可惜的是,初始的管理规则早已遗失,后来的规则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又改的。
思绪重新回到自己手中的折子上。这是刚交上来的莫尧臣的信息,毕竟要给自己的儿子看病,他就让书杭大体了解了一下。
“孤儿,从小被无相法师收养。十二岁之前,跟随师父,四处游医。十九岁发病失明,后大多时间住在云城,偶有外出找药,足迹遍布大秦、北胡、西地。”
嗯,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
当天中午,莫尧臣就到流霜阁来了。
最高兴的当属嫣然,她把流霜阁的好东西都搬到了莫尧臣的眼皮底下.
若凝则在一边打趣她,两个人嬉嬉闹闹一阵。
莫尧臣在一旁听着,看两人不再闹了,这才问若凝:“我听嫣然说,你最近一直在腿疼,疼的厉害吗?”
若凝诧异:“嫣然你什么时候告诉莫大哥的啊?”
嫣然理所当然地道:“自然是写信说的了。要不是为了给你看病,公子干嘛到翰京来?”
若凝一愣,因为自己腿疼才来的?
莫尧臣:“你不要拿自己的身体不当事,你才二十岁就开始腿疼,以后几十年的人生怎么办?”
他说着就示意若凝伸出手来。
后者伸出手,莫尧臣开始细细地把脉。
每当莫尧臣把脉,都会习惯性地闭上眼睛,哪怕现在看不到了,也是如此。若凝小时候喜欢支着胳膊肘,托着下巴,看莫尧臣给自己诊脉。
当然,现在肯定不能这么做了。
莫尧臣诊完脉,没有说若凝的病情,反而是问起她其他的事情来。
“听说你和嫣然在凝眉医馆遇到了方圆?”
若凝忍不住问出昨天就想知道的事:“嗯,是的,方圆就是莫大哥昨天所说的方大夫吗?莫大哥跟她很熟?”
莫尧臣淡然道:“谈不上很熟,甚至有些矛盾,不过都是小事,不打紧。她应该也快进宫了,她的医术比我强得多,到时候让她也给你看一下。”
莫尧臣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又重复了以前说过很多遍的话:“你的病很棘手,平时要听嫣然的话,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要吃,尤其注意不要受凉!”
若凝知道,类似于膝盖受凉的病根都不好治,再加上以前自己的身体不怎么好,被说过很多次,现在听到莫尧臣又开始啰嗦那几句,不禁一阵头大。
若凝赶紧岔开话题:“莫大哥,六皇子的毒怎么样了?”
莫尧臣知道她的小心思,也不点破,顺着她的话继续说:“已经稳住了,最多还可以活五年,当然这是我治的结果。如果是方圆治的话,或许可以活的更久一点!”
言语中对方圆的医术极为信任。
“莫大哥,这么相信方大夫会进宫为六皇子诊治?”
莫尧臣别有深意地一笑:“诊治不一定,但一定会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