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个时辰后,王嬷嬷在微笑中离世。
当晚,事情报到皇帝那里,他在房中枯坐半宿。
***
元和十六年五月十三日,长秋宫颜太后薨逝,举国大丧。
印象中,东太后一直都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虽然不知道这慈祥的背后有多少心酸。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她似乎都是在病着。
年轻时身为皇后,统领六宫,也是身经百战。可是没有儿子,虽然最后成为太后,反而失了大权。
太后出殡之日,若凝和一众嫔妃穿着孝服。
人群中,贤妃颜怜蓉是最悲伤的一个。
她神色哀戚,内心有惶恐,有不安,也有无助。
她的姑母走了,从此之后,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后宫之中,自己又少了一个依靠。
在嫔妃前方,则是一众皇子皇女,最前方是皇帝。
若凝眼神扫向皇子中领头的李杉,刚成亲的太子今年虚岁十六了,少年又拔高了不少,身形也看起来比之前健壮了很多。
他身边站着一身素服的太子妃。
太子之后是三皇子,三皇子身高已经快赶上太子了。年前已经定了婚,原本三个月后就要成亲的,这下要延后了。
在太子身边还有一个小少年,大概有七八岁的样子。若凝猜测他应该就是八皇子李柏,八皇子的老师是贵妃的生父,因此是与太子关系最亲厚的一个。
再往旁边,是另一个少年皇子,极为瘦弱瘦小,精神萎靡,看到他,若凝眼光一闪。眼睛顺延至他的手指,盯着看了一会,果然发现他的指尖轻颤。
若凝瞳孔一缩,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将目光移开。
那是六皇子李松。
生母弘德夫人汪新易!
***
丧礼结束,众嫔妃和皇子皇女,目送太后棺椁被皇帝、宁王和文王一起护送离开。
太子携太子妃走到贵妃面前。
王颖白看到太子过来,便露出了笑容。
她拿着手绢,轻轻为太子擦拭额头的汗珠,温声道:“你和太子妃一起过来陪我用晚膳吧!”
贵妃眼中是藏不住的慈爱。
若凝看着三人一同离去后,这才转身。
她看得出来,贵妃是真的疼爱太子,便和史明晓赞道:“贵妃娘娘心存怜悯,待太子殿下视如己出,真是个良善人!”
可是有人却不赞同。
“是心存怜悯,还是心存愧疚,这可不一定!”声音从身后传来。
说话的是一脸漠然的贤妃颜怜蓉。
她看到若凝诧异地看向自己,只是冷哼一声,又瞥了一眼远去的贵妃三人,眼含讥诮,然后大踏步离去。
片刻后,有孩子的嫔妃几乎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离去。
而其中,和自己儿子没有丝毫接触的才人岳安儿,在众妃嫔中极为扎眼。
一直在寻思贤妃话中含义的若凝,几乎落到了最后。
***
回到流霜阁,嫣然就神秘兮兮地和她说:“我觉得岳才人是皇后的人!”
若凝讶然:“高见啊!”
她一直认为岳安儿和皇后有勾结,要不然那时自己怀孕,岳安儿能爬上皇帝的床?
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和皇帝反目,那之后后宫多了一个又一个怀孕的女人。当时的宝林,现在的皇后鱼静桃,就是其中第一人。
嫣然从鼻孔里“哼”了一声,觉得若凝是在讽刺她。
“刚刚我听见那个岳才人小声抱怨’死就死了,偏偏这个时候死,害的三皇子的婚事又要拖一年’。你说她要不是皇后的人,干嘛这么关心那个三皇子?刚刚在丧礼上,她连自己的儿子都没瞧一眼!”
大秦祖制,太后大丧,皇帝以日代月,守丧一月,皇子守丧一年。
若凝听了,感觉是很不对劲,哪里有不管自己儿子,反而关心别人儿子的?难道是做给别人看的?
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对,只是她理不清所以然,最后只得作罢。
若凝又想到之前见到的六皇子,问嫣然:“你看见三皇子身边那个瘦弱的少年了吗?”
“看到了,指定是中毒了,和那年我们在相因寺见到的商贩一样。”嫣然不以为然地说。
嫣然不太记得那类毒叫什么毒了,好像是和血液有关系,一般的大夫根本诊不出来。
“而且,我看着那孩子的模样,目光呆滞,心智比正常人差很多,估计没个八九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你这么问,不会是想救他吧?”嫣然最后问她。
“我可没这个本事。”若凝摆摆手,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