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辰良接过文献,目光依旧停留在许诺身上,忽然问道:“那……你早上找我,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说吗?”
看着他深夜还在为研究方案奔波的身影,许诺微微一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她心中闪过一丝迟疑——谢南星试图边缘化纪辰良,意图显然是将他踢出项目,独揽一切。然而,谢南星是否真的有资格和能力胜任这一项目?她无法轻易下定论。
许诺低头思索了片刻,最终问道:“你知道A省有哪几个院校在做类似的研究吗?”
纪辰良微微蹙眉,想了想答道:“A大应该有相关研究吧?你不是A大毕业的吗?他们生物工程系的孙老师,我记得他一直在做类似的项目。”
许诺听了,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对……孙老师。”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继续说道,“我或许可以借助孙老师的资源。后面的事交给我,你就专心做好实验吧。”
纪辰良微微一愣,似乎意识到她话中的深意,却也没有多问,点了点头:“好,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等许诺走出实验室,天已微微泛白。走到公司外面,她看见沈望舒蜷缩在车后座上,睡得正香,似乎连车窗外的晨曦都未曾惊扰到他。朝阳透过车窗洒在他微蹙的眉间,柔和的光晕让他的脸庞看上去格外宁静。许诺不由得心头一软,轻手轻脚地坐上驾驶座,用最平稳的车技把他载回了家。
到家后,两人默契地没有再睡。简单洗漱、更换衣服后,彼此打了个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各自奔向了新的工作日。
许诺的第一步计划,是找那些离开团队、投向谢南星的核心成员聊聊。团队原本有六位核心研究员,其中四人认为谢南星的研究方案更有前景,选择投入新的方向,并无二心。而剩下的两人则对原先的研究管线有感情,只是因为觉得纪辰良的方案没有出路,才转投新的项目。
为了挽留那两位对原项目仍有感情的研究员,许诺安排了一场晚餐,把纪辰良也叫了上,趁机与他们沟通新的研究方向,并分享了最新的实验进展。纪辰良也在席间坦诚自己对项目的坚持和对未来的设想,言辞恳切。饭局结束时,那两位研究员对纪辰良的信心有所回升,重新考虑是否愿意回归原项目。
“至于另外四个人的事,我觉得还是顺水推舟为好。”许诺与纪辰良在饭后商量道,“他们既然更信任谢南星的方向,不如给他们办好转职手续,也算免去后顾之忧。”
纪辰良想了想,点头同意。于是许诺着手完成了那四人的转职流程,专注地完成了一系列行政手续。处理完这些事务,她随即动身去了A大。
许诺对下一步的计划并没有十足把握——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说服孙教授参与合作。实际上,许诺连孙教授的具体研究领域都不太熟悉,更别提与他的关系。事实也和她的预想差不多:孙教授对她的请求没有任何回应。
坐在A大湖边,看着湖水微微荡漾,许诺内心涌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受挫感。她突然不禁问自己:为什么要为纪辰良如此奔波?她才刚进长江集团,对公司内部情况也不熟悉。如今因为项目上的立场,她无形中已得罪了直属领导谢南星,连试用期是否能过都成了未知数。
就在她茫然无措之际,手机忽然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接通后,那头传来孙教授略显低沉的声音。
“听说你们那边有个项目,可能需要两个学生,是吗?”孙教授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的是的!”许诺惊喜地回答,“我还在学校,您要是方便的话,我可以马上过去和您详细聊聊。”
“不用了。”孙教授语气简短,“你回头把你们公司的地址发给我,我会安排两个研究生去看看。”
挂了电话,许诺心中不由得疑惑——她明明没来得及向孙教授说明详情,对方却似乎对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主动提出帮助。这种莫名的顺利让她隐隐感到背后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
有了孙教授学生的支持,许诺的第二步计划逐渐清晰起来。她决定用研究生来替代那四位离职的研究员。虽然新人经验不足,工作起来可能会更累,但胜在忠诚度高。对于纪辰良这样的年轻组长来说,太过资深的研究员反而容易产生意见冲突,而新人更容易统一步调。
但许诺心里仍有隐忧:即便项目组勉强重组完成,若谢南星再次故技重施,依然存在被挖角的风险。
因此,她的第三步计划是完善内部的转岗流程。长江集团虽然一直有明确的转岗制度,但在研发部门却从未严格执行,尤其是项目转岗面试。她决定尝试推动研发部门的转岗规范,以避免今后再次出现团队被轻易挖角的情况。
虽然计划逐渐明朗,但前路依旧未知。许诺知道,这只是一个开端。
许诺站在谢南星办公室门前,手指微微攥紧门把手,心中掠过一丝犹豫。此时若拿出这套转岗制度,说不定明天她就不用来上班了。她很清楚,谢南星的意图是逼走纪辰良,将纪博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而她所做的这一切,毫无疑问违背了谢南星的私心。
深吸一口气,许诺敲了敲门。
让她意外的是,开门的人竟是江仲年。她微微愣了一下,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还是立刻收敛心神,礼貌地打了声招呼:“江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