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杨乐安道,“那怎么可以,吃的倒是可以解决,口渴怎么办?”
阿良也跟着查看了一下他们带的物品,食物带了很多,有一部分还是清源县百姓相赠,就是水准备的不多,早就喝的干干净净了。
阿良道:“余公子,我们不会要随便找个小河小溪什么的接水喝吧?我家公子体弱,不能喝那种水。”
接着,杨乐安就看到顾行舟回头望了他一眼,眼神似乎在表达着“你怎么这么麻烦”。
余玉山笑道:“这个就不用担心了,路上虽无郡县,但官道附近会有茶肆村庄,不必担心喝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上,要麻烦公子忍一下了。”
阿良皱眉:“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杨乐安道:“知道了,余大哥,我能忍住。”
阿良见状,不再言语。
一行人继续朝着沧州前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太阳西斜,天色渐渐暗下,原本金灿灿的阳光逐渐淡去,一抹黑色开始在树林间蔓延。
因着官道两旁树木丛生,这里比外头要冷一些,阿良十分贴心的在箱笼中翻找,把一件洁白的大氅找了出来,披到杨乐安身上。
“杨公子,我们到前面歇会儿吧。”余玉山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
杨乐安探出头,只见不远处有三间草屋,外头一圈栅栏围着,形成一处院落,里面放着五六张桌子,有人坐在里面聊天。
离得近了,杨乐安瞧见草屋门口挂着的幌子上写着茶肆二字。
这间茶肆开在官道旁的空地上,周围树林掩映,别有一番风趣。他们的客人在大多是行商或是镖客侠士,杨乐安第一次来这么小的店铺,好奇的左右张望。
小二拿着抹布象征性的擦了擦桌子,将他们迎了过来。
“客人需要点什么?”
杨乐安问道:“你们都有什么?”
“我们店里什么都有。”
“那就先上一壶云雾茶,再来一碟玉露团。”
小二挠了挠头:“云雾茶?没有听说过,我们这里只有粗茶,玉露团也没有。”
“你刚才还不是说什么都有吗?”
小二委屈道:“客人,你说的两样东西去哪个茶肆都没有吧!”
余玉山打断他们的对话:“小二,就来两壶粗茶,两盘鲜花糕。”他往小二手中塞了十文钱,小二拿着钱委屈巴巴的走了。
阿良想了想,追了过去,往小二手中塞了一个木盒:“不要泡粗茶,我们自己带了茶,你拿去泡,钱不用退了。”
小二原本有些不高兴,听到后面这才高高兴兴的拿走去泡茶了。
顾行舟看向杨乐安,确切的说,是看着他身上披着的那件看起来就很暖和的大氅。
杨乐安从他目光中解读出:都这个季节了,怎么还穿这个?
“看什么?”
顾行舟淡定的转过头,喝了口端来的热茶,随后怔怔的看着茶杯。
“这是我家里茶庄上的云雾茶,每年都要往皇宫进贡,比粗茶好喝多了,你们尝尝,别客气。”杨乐安早在小二将茶端上来时,就闻到是他熟悉的云雾茶,便猜出是阿良去换的,递给他一个满意的眼神。
杨乐安拾起一块鲜花饼,还没送到嘴里,就碎成一团在手上,他轻轻咬了一口,像是吃了一嘴甘蔗一样,口感很是粗糙,急急忙忙喝了一口茶漱口。
“这什么啊。”杨乐安嘴刁,不愿再吃。
阿良便回马车上拿出在清源县买的青团,他们自己带的糕点早已吃完了。
阿良将青团放进盘中,翠色的糯米皮晶莹剔透,像是露水一般,与一旁黄色干巴的鲜花饼形成强烈对比。
青团的颜色是用艾草汁加进糯米粉中制成的,里面包裹着黑芝麻、豆沙等馅料。表皮柔软,内陷的甜度又因为艾草汁的加入中和了一些,所以不会很甜。
有了这个,杨乐安也不吃那鲜花饼了,像文人骚客一般,吃着青团,配着云雾茶喝,就是眼前不是什么山清水秀的美景。
而当那几个魁梧的,留着浓密黑胡,手中提着弯刀铁锤的大汉走进茶肆的时候,这里仿佛成为了荒郊野岭。
坐在另一张桌上的行商瞧见他们,飞快的把桌上的桃花糕塞进嘴巴里,吃的嘴巴鼓鼓囊囊,招呼着人,带上货物,逃也似的离开了。
小二看到他们两腿打颤,暗道:怎么又是他们,但这句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