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结婚对象是小说男主 > 第15章 春日寂静3

第15章 春日寂静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天来了,

窗外的樱花又开了。

但是,

有你存在的春日,

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伊澄那悲伤的声音,在空旷的厅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铁锤般,重重地敲击在观众的心上。

镜头缓缓拉远。

窗前,伊澄的身影不见。

唯有掠过的风,拂动窗帘。

寂静无声。

随着悲伤的背景音乐响起,白色的字幕缓缓升起,影片就此落下帷幕。

寂静的影厅里,有人轻声啜泣,有人默默地擦去眼泪。

天道无情,不懂人类的喜乐悲欢,却叫有情人终成遗憾。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再次观看这部作品,人们还是会被深深触动,为那无法逆转的结局心痛。

两人从电影院出来,一路上沉默不语。

回到车内,云尧吸了吸鼻子,似乎还没从电影营造的悲伤氛围中缓过来。

谢伊适时递上纸巾,云尧愣了一下,然后才接过来。

她擦拭了脸颊上的泪痕,声音略带沙哑地说:“对不起,我有点控制不住情绪。”

她想挤出个笑容,但脸上的表情已经僵硬了,眼睛红红的,笑得比哭还难看。

谢伊倾身过来,轻轻抱住她,说:“别勉强自己,听说伤心的时候哭出来对身体好。”

他温柔又安慰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云尧好不容易才止住的眼泪,再次如洪水般涌了出来。

时隔三年,初次阅读小说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伤,再次在她的心底深处苏醒,如同狂风般在她的骨髓里肆虐,到处乱窜。

哭了一会儿,云尧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我们回家吧。”谢伊轻声说。

他轻轻抚过她的脸,擦去她眼角的泪水。然后他帮她系好安全带,启动车子,离开了电影院的停车场。

云尧望向窗外,街道两旁的灯光透过车窗,在她刚哭过的眼里显得模糊不清,仿佛那份悲伤也被这夜色悄悄吞噬。

谢伊专注地驾驶着车子,目光偶尔扫过副驾。

“其实,《春日寂静》的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读者们为它创作了很多续作,同样引人入胜。”

云尧慢慢转过头,声音略带沙哑:“即使再出彩,终究也不是原作的味道。”

谢伊的眼瞳轻微地颤动,余光不经意间掠过,落在了云尧的身上。

她的嘴唇微微咬紧,一抹淡淡的红晕在唇间绽放。眸中含着泪光,看起来既楚楚可怜又带着点儿倔强。

谢伊的目光转回来,垂眸的瞬间,遮住了眸底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他才重新开口,说道:“但有时候,续作能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情感的延续。它或许无法超越原作的光辉,但却能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讲述那个故事。”

“那不过是读者的一厢情愿,擅自改写主角的命运,以满足自己的幻想罢了。”云尧说着,把脸转向了车窗。

她这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不想再和他聊这个事儿了。

但这次,谢伊没顺着她,还是继续说自己的看法。

“续作的确不能够完美融入原作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至少在我看来,《黄粱梦》不仅延续了原作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在让读者接受悲伤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云尧听到他提到《黄粱梦》,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轻轻一颤。

“你……读过这本小说?”云尧试探性地问道。

“嗯。”谢伊回答。

云尧猛地瞪大了眼睛。

那简短的一个“嗯”个字,如同重锤般,在她的心头重重地叩下一击。

四年前,阿寺匆匆完成了《春日寂静》的完结篇后,便神秘地淡出公众视野。

那些曾经对她赞不绝口、大肆宣扬的舆论媒体,也悄然间转换了风向,纷纷撰写起各种软文诋毁她,企图榨干她身上最后残余的热度。

一夜之间,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阿寺的种种负面传闻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各大自媒体更是凭借着博人眼球的标题和极具煽动性的内容,让人在断章取义的文字中迷失方向。

在这风口浪尖,朝音文化策划推出“《春日寂静》续写征文大赛”,奖池金额高达三十万。

此举无疑将作者及作品的热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众多狂热的粉丝与读者纷纷响应,踊跃提笔,即便是没有读过原著的人,也被高额的征文奖金所吸引,纷纷加入豪赌,企图分得一杯羹。

征文比赛期限由三个月延长至半年,最终又再度推迟了两个月,然而仍未揭晓最终的获奖名单。

在众多数以万计的征文作品中,要么私设如山,要么角色严重偏离了原著性格(OOC),更有甚者,直接偏离征文主题,开启金手指模式,涉及种田、基建、年代、星际、机甲等多样题材。

群英荟萃,群魔乱舞。

直到比赛截止前一周,一个名为“书虫公主”的投稿杀出重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原著党读完“书虫公主”的投稿《黄粱梦》后,纷纷称赞其为仙品,更有粉丝认为是作者本人不忍心读者受煎熬,开马甲续写了此书。

历经八个月时间,征文比赛终于落下帷幕,经过粉丝投票和编辑评审,最终《黄粱梦》不负众望,荣获一等奖。

书迷们都将“书虫公主”当成了阿寺的马甲,纷纷喊话让她继续产粮。

遗憾的是,书虫公主始终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如同阿寺一样,在昙花一现后销声匿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