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要么扔,要么便堆在一处不管。
包谷随便扔在哪儿都能长,放任不管的,遇到荒年,便是救命之物。
而这荒年,不远了。
“那我们要不要再多撒点?”秦民屏跃跃欲试道。
秦良玉摇了摇头,笑着问:
“你可知道那么多种子,若是正常撒种,能种多少地?”
“多少?”秦民屏问。
“再来两座山,也绰绰有余。”秦良玉道。
“君锡,过两日你让人发一个告示,凡是在荒山有地的,都可去取包谷种。”秦良玉望向马千乘道。
“可那荒山属于咱们马府,他们怎么会有地?”马千乘问。
“府上有地契吗?”秦良玉反问。
“没有。”马千乘道。
“那便不算咱们马府的,以后凡石硅境内所有土地,皆凭地契为主,地契在谁的手中,谁便是地主。”秦良玉道。
石硅内山多地少,以前管理也较为混乱,秦良玉要慢慢地拨乱反正。
“还有,以后的地契要重新颁发,以旧地契换新地契,无地契的,只要能证明近三年一直都在种地,便颁发新的地契。
若有人伪造地契,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有重复的地契,双方不论真假,同罪并罚。”秦良玉又道。
“这又是为何?”马千乘愈发不懂了。
“以后你就明白了。”秦良玉并没有多解释,不过又担心道:
“你现在有这个权力吗?”
“这点小事还是没问题的。”马千乘道。
只要不是有关夺权之事,无人会在意。
何况只是关于那块荒山的处理,即便是地契的改革,他们也完全不会放在心上。
若是涉及到金矿、铁矿等矿事,怕是要难上许多。
马千乘告示一发,不少百姓带着工具和袋子争先恐后地往荒山赶去。
秦良玉早安排了人在荒山入口处,准备了新地契。
换了地契的人,各个兴高采烈地扛着工具去取种子,最后每人都背了一大口袋种子回去。
秦良玉再去荒山看时,不少种子竟已发了芽,仅靠石上的露水和极少的土壤,便生根发芽。
此时秦良玉才完全放下心来。
自从这些荒山有主之后,百姓们无事也常去山上看看,看到种子发芽后,各个兴奋不已,又从家中拿了不少种子去种。
其他地方能撒种的都撒上。
秦良玉听着绿沉的描述,放下笔,拿起桌上的纸,吹了吹墨,满意地点头:“不错,不错。”
这两声的不错,也不知说的是什么。
“地契的事进展得如何?”秦良玉又问。
“很顺利,不少百姓都自发前来,司衙外每日都排着长队,五公子也在帮忙。”绿沉道。
“阿民?他怎么去了?”秦良玉道。
“五公子说要跟着学习,姑爷便带他去了。”绿沉道。
“哦?他们如今关系竟这么好了?”秦良玉笑着道。
绿沉也跟着笑道:“那可不,现在五公子一口一个姐夫地叫着,嘴甜得很。”
秦良玉笑着摇了摇头,把手中的纸折了几折,装进信封,递给绿沉,道:
“你把这个交给阿民,让他递给阿爹,让阿爹帮我再改进改进。”
“是。”
绿沉拿着信封出去,卢叶又进来了,安静地立在一侧。
“走,我们也出去逛逛。”
秦良玉心情极好地去兵器库挑了件趁手的兵器,从马厩中牵了匹马便出门了。
秦良玉骑马走在路上,明显感觉到路边百姓看她的眼神变了。
“卢叶,你有没有觉得他们看到我好像很高兴?”
秦良玉放慢马速,慢慢和卢叶同行,微微侧过身,小声地问。
“小姐让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田,自己的山,他们感谢小姐,看到小姐自然高兴。”
卢叶依旧面无表情,但话说得却让秦良玉极为开心。
“以后让他们感激的地方还多着呢。”秦良玉仰着头,心中满是骄傲。
石硅偏僻落后,地少山多,农作的工具也极少,多是简单的木器,劳作起来效率也不高。
她交给秦民屏的信里,不仅有她画的兵器图,还有一些先进的农作铁器。
有了这些铁器,石硅内能开垦的荒山会更多。
秦良玉骑马去各地山上又转了几圈,最后去了秦良斯的府上。
自从上次她带着那一半书回去,便再也没来过土司府。
石硅这地除了包谷,不知还能再种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