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桢而言,一个女孩子,在二十一岁的年纪,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扒掉衣服,周围又全都是关于她的黄色谣言。这种耻辱谁能体会?一封举报信又算的了什么!
明桢的回答,让林尚川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明桢再次在他的心上插了一把刀,看着它鲜血淋漓。
“明桢,三年了,我不相信你是这样的人。”
“我从小就是这种人,怎么,你到今天才知道吗?你多清高啊!我人品低劣。后悔吗?后悔认识了我?后悔这三年浪费在我这种人身上了?”明桢看到林尚川眼里含着泪,可是话赶话,已经说出口了。
“明桢......明桢,我对你的心,都是真的。我们之间没有欺骗和背叛这样的词汇。明桢,你问问你自己的心,你真的相信吴琼说得那些谎言吗?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所有事,包括我爸妈在内,都抵不过吴琼的几句话吗?后悔?我从不后悔因为爱你而被你万箭穿心,我为我对你的爱,却没有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而感到遗憾。”
林尚川前面的话,的确已经让明桢动摇了,她是被恨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理智。可是他后面的话又彻底击垮了她。
最终,她在林尚川心里成了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所以,他才感到遗憾吗?他对她失望了吗?原来,她到现在还是这么在乎林尚川对她的看法。
明桢像是一头战败的野兽,眼神凌厉地盯着林尚川,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心如刀割。
“林尚川,你以为你是谁?救世主吗?凭什么摆出一副普度众生的优越感!你以为你很高尚吗?我为什么要因为你变成一个好人?我有今天,都是拜你所赐。”明桢脱口而出,这是她第一次指名道姓地叫他。南之这个人,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林尚川眼睁睁地看着,明桢把他在无锡的教堂给她戴上的镯子,磕碎在了身后的石凳上。
镯子的碎片散落在地上的那一刻,林尚川的心也碎了。明桢让他彻底失望了。但他还是不忍心与明桢恶语相向,他看了明桢一眼,转身离去。
任凭夜晚刺骨的风,吹动湖水,花草树木,还是没能让明桢清醒。在寒风中,她看着林尚川离去的背影,泪如雨下。
五天后,调查组停止了对林尚川的调查,调查组认为,举报人反应的问题,与事实严重不符,涉嫌恶意诬陷、诽谤。调查结果将公布在学院官网上,禁止师生造谣、传谣,损害他人名誉。
林尚川重新恢复了教学工作。只是他心意已决,他对明桢的失望,对人性的憎恨,对爱情的不信任,对人生的迷茫,都让他已经没有留下来的理由了。高校在编教师辞职,有一个繁琐的流程,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他只想尽快离开这里。
这个星期,正好有林尚川的一节集体大课,这也是他的最后一节大课了。他特意穿了一套黑色的西装,系着红色的领带,他要正式的告别。
按照惯例,他要讲一个文学作品。这次他讲的文学作品,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他没有照本宣科,他要讲的内容全都记在脑子里,出口成章。
“1982年,马尔克斯讲关于《百年孤独》的写作意图时,是这样说的:‘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评语:‘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穷。’
《百年孤独》的重要主题就是书名提到的孤独,孤独的一个特征就是生活总是无限循环,时间轮回重复。愚昧、落后的亘古不变,将导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消亡。这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中经典的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还有一句话,他刚想说,可一想到明桢,他就感到心痛,没说出口:‘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快下课的时候,他拿出小提琴,对学生说道:
“想必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我即将告别教师生涯了。离别并不可怕,最要紧的是我们要好好告别。”
几个同学纷纷站起来问他原因,学生们都舍不得他,他们很喜欢听林老师的课。
林尚川没有正面回答:“谢谢同学们,跟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永远怀念。我送大家一个告别礼物,给同学们演奏一首曲子。祝愿大家未来的人生之路,美丽如歌!”
学生们看着他,他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白色衬衫,搭配红色领带,戴着眼镜,绅士优雅,风度翩翩。他摘下手表,深情地演奏了一首经典名曲《温柔的倾诉》。
这是告别,也是遗憾。动听的旋律,在林尚川的深情演绎下,醉人心扉。曲子结束,他深鞠一躬。
这是最后的小提琴曲,这场告别,对林尚川来说,不仅仅是告别了教师生涯,也是告别了过去三十年的人生。他原以为,一个人的人生转折必须是经历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可事实上,真正改变人生的,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一种情绪,一个决定。
人生有相遇就有离别,有开场就有落幕。遗憾的是,我们只能接受,没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