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桢看了林尚川一眼,勉强说了一句:“嗯,他们都挺好的,我妈退休了,我爸是高中校长,过几年才退休。”
明桢是故意强调爸爸是高中校长的。过去这么多年,她从未承认过江建国的身份,更没有当面叫过他一声“爸爸”,对于他当校长这件事,她一直觉得是老天不公,让恶人当道。
可是现在,她太需要一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了。也是这一刻,她才体会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她的成长,还影响婚姻大事。
饭后,明桢帮忙收拾碗筷,要帮着杨宛茵洗碗。杨宛茵说道:“你今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了,坐着休息,看电视,吃水果去。这些活儿我和南之干,男人就要多干活,别惯着他。”
“妈,明桢,你们都去休息,我去洗碗。”林尚川收拾着碗筷,看了明桢一眼。
是啊,明桢也看出来了,只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林尚川这样完美的人。明桢陪着杨宛茵和林墨亭看电视,聊一些学校里的事。她看到电视旁边的一个柜子里,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荣誉证书。
杨宛茵看到明桢时不时地望向厨房,她给林墨亭递了一个眼神,林墨亭自然懂了,默契一笑。
“明桢啊,想去帮忙就去吧,看你心不在焉的。”杨宛茵心里是高兴的,从此多了一个人真心爱他的儿子。
“阿姨,我......”明桢瞬间脸红了,她很难为情。
“去吧。”林墨亭也说道。
明桢站起来,马上去了厨房。
“明桢,你去休息。”林尚川不想让她沾手。
“我帮你吧,你今天也累了。”明桢挽起袖子,准备帮忙。
“好啦,我知道。你就在旁边站着,看着我,这样好吧。”林尚川宠溺说道。他也知道,明桢是想离他近一点。他笑了,他能想象得到,他和明桢以后的生活状态也会是像现在这样幸福美好。
杨宛茵和林墨亭听到他们的对话,都笑了。杨宛茵偷偷地对林墨亭说:“这果然就是让南之眼里有光的女孩子,你什么时候见过儿子说过这样的话。”
“这是好事。”
下午,林尚川提议,在书房里开个小型“音乐会”。明桢抬头看了一眼书房门上的匾额,上面写着:“望云亭”。
明桢站在林尚川身旁,林尚川和杨宛茵坐在钢琴前,两人联弹李叔同的《送别》,林墨亭领唱,杨宛茵跟唱。
这样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明桢梦寐以求的,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她长这么大都是生活在地狱里的话,那今天,她一定是到了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她现在的梦想,就是毕业后能真正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从此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里。
一曲结束,杨宛茵站起来唱《上海滩》,林尚川用小提琴伴奏。明桢没想到她粤语发音这么好听,唱得太好了。林墨亭骄傲地为她鼓掌。
明桢上前挽着她的胳膊,撒娇式地说道:“阿姨,你唱得太好听了,和原唱一样。粤语发音太难了,我怎么都学不会,以后教教我吧。”
杨宛茵轻拍着明桢的手,说道:“好,你喜欢,以后我教你,我们一起唱。”
林尚川在一旁看着她们笑了。
林墨亭体贴地为杨宛茵端来了茶水。杨宛茵说:“我有些累了,唱不动了,我们先去客厅休息一下,你和南之玩儿吧,让他教你弹钢琴。”
“明桢,我给你弹《梁祝》吧,你最喜欢的。”林尚川又坐到钢琴前。
“好啊。我喜欢看你弹琴的样子。”明桢坐到了他身边。
在林尚川准备按下琴键的一瞬,明桢握住了他的手,林尚川也紧握她的手。
“只可惜我不会弹。”明桢松开了手。
林尚川笑着看着她,认真地为明桢弹起了曲子。《梁祝》那优美,扣人心弦的旋律,回荡在整个房间。
明桢注意到书柜里有一本荣誉证书,写着林尚川的名字,“青年作曲家计划一等奖”,时间是2005年3月。她静静地看着林尚川的侧颜,他从没在她面前炫耀过他过去有多少荣誉。
林尚川弹完曲子,看向明桢。明桢还在深情地看着他。
“明桢,怎么了?”
明桢慌乱地看向琴键,极力隐藏她刚才想要对他做的事情。
“真好听,你弹得真好。”
他又换了一首明桢没有听过的曲子,他的手指弹出一个空灵、美妙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自由、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连悲伤和哀怨都是美好的。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它来源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以及人生阅历和遭遇。明桢不理解,为什么像林尚川这样阳光洒脱的人,心中会有这么丰富细腻的情感!
他的音乐总是能触及听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看见世间的悲悯,然后一直延伸,延伸......与大自然共鸣,与生活共鸣。同时,也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充满前进的力量。
这是音乐的魅力?还是林尚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