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山终年积雪不化,然而简云居周围却绿意常在,住所这带温暖宜人,绿树繁盛,似乎与外界隔成两个世界。
沐卿云端坐案前,正研墨准备抄经。
书房的门突然被敲了敲,还未待他应答,秋辞便抱着一搂宣纸欢欢喜喜地撞入了门内:
“叔叔,我学会写字了!”
秋辞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欢喜,他的笑颜连同门外天光同时撞了进来。
跑进室内,一双鞋在光洁的地面留下串串脚印。
沐卿云见了却也不恼,暗手捏诀,孩子走过的地方,印记随之消失。
“拿来我看看。”
沐卿云搁下墨杆,将砚台暂置桌下。
秋辞将怀里宣纸一股脑儿放在案桌,接着一张一张给他展开:
“这几张,是我写得最好的!这几张,我觉得也还可以,这几张,勉强也不错,我把他们都带过来了,叔叔,你觉得我写得好吗?”
敢情来是为了给他展现自己的进步。
沐卿云瞬间领会了孩子的小小心思,顺着他的意思,拿起摆在最上的那几张纸,认真观摩起来。
“写得很好,端方有力,棱角分明。”
沐卿云拿起其中一张,指着其上字迹,一边夸他一边认真点评:
“这张上面的‘秋辞’二字,写得最接近正楷,很是方正工整,你以前,可有练过字?”
“没有写过字。”秋辞摆摆脑袋,回道,“爹爹叫我在泥巴地里用木棍划拉,划完之后再把泥巴抹平,又可以继续写。”
竟是没有意识到他条件受限。
沐卿云心生一念:“你过来。”
秋辞就走到他身旁。
“你坐下来,我教你。”
沐卿云将砚台放回原位,修长指端重新拿起墨杆,开始细细研墨,等墨汁调好,又从笔盏取了支兼毫。
转头却见秋辞不知什么时候已将原本放上去的纸张清空,又铺了新的宣纸上去,恭恭敬敬地屈膝坐直,等着自己来教他练字。
沐卿云向他坐近一些。
为了做好示范,他先在纸上书下一遍:“字有笔顺,横竖勾捺,皆有它各自的特点。”
他耐心地为他讲解:“秋字的开始,这一点落笔要轻。”
笔尖点在纸上,留下一个润朗的点。
秋辞看沐卿云写的,再回头对照自己写的,感觉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相差不大。
“叔叔,你这一点是一笔写成的,我写这个点的方法,跟你写的方法不太一样。”
“你是如何写的?”沐卿云问道。
秋辞就接过他手里的笔,先画了一个雨滴形状的空心圈,然后在圈里涂上墨。
用这种方式,竟然也完成了一个圆润的点。
这……
沐卿云有些错愕。
他不知,竟然还有这种方法。
也不说孰对孰错,他觉得孩子自有办法,微微一笑:“你这种办法,倒也可行。”
“嗯,都是过程,最后写得像,我觉得都可以试一试!”
“但若是掌握标准的方法,效果会事半功倍。”
沐卿云执笔,继续写之后的笔画。
秋辞就伏在一旁,目不转睛,认认真真地看。
“接下来是横。”
沐卿云落下第二笔。
“叔叔,你写出来的字好顺滑啊!”
孩子观摩着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沐卿云听到了“顺滑”两字的形容,不禁失笑。
从这小孩子的嘴里,怎么就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词句?
“多练习,日积月累,也可获此成效。”
沐卿云继续落下一竖:“现在是竖。”
“接下来是不是左右两点了?”孩子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沐卿云应答:“是了。”
看来这孩子还有些悟性。
他继续将剩下的字完成,到“辞”字下方的“口”字,秋辞见他竟用了几笔才将字完成,惊声又发出来:“原来这个‘口’字竟然要分这么多笔呀!我以前写其他字里的‘口’,直接一笔就写完了!”
“以前是写什么字?”
“二狗子的狗。”
秋辞说:“里面的口字。”
……
沐卿云会意,又好奇问他:“那你以前如何写口字?”
“是这样的……”
孩子拿了沐卿云手里的笔,握着,自一竖开始,接着往下,再向右,再向上,最后向左,再连接到原点。
很快地。
一个方框状的“口”完成。
沐卿云不禁莞然:“确实是一气呵成。”
他问秋辞:“那你觉得,是我教你的办法好,还是你原来的办法好?”
沐卿云任由着毛笔留在秋辞手中。
“还是你的方法要稍微好一点。”
秋辞如实坦言:“你的方法写出来更好看!”
“那要不要自己试试?”
“好!”
秋辞当说便做,依照方才沐卿云教过的方法,在纸上细细地留下笔画。
沐卿云看他写,突然发现他的握笔姿势不对,手探上前,暂且止住他的动作:
“握笔不对,正确姿势,应当调整成这样。”
他一边说一边托起他的手,为他将握笔的指节轻轻扳正:“这两指,握住笔杆,发力的时候,再用这两指抵住。”
他调整秋辞的手势。
秋辞就保持手腕不动,看起来很乖很顺从。
沐卿云靠近自己的时候,他的鼻尖传来一阵似有似无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