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丫说不过奶奶,最终将一半麦子都下在了锅里,把她心疼坏了。
很久没吃过正经饭菜的村民对食物的味道很敏感,这其中就包括孙二丫家突然飘出来的麦子香气。
在一众是不是闻错了和绝对没闻错的争吵中,麦子的香气愈发明显,所有人都知道,孙二丫家吃上麦子啦!
她们家怎么好端端地吃上麦子了?
天色已晚,各家各户都没有蜡烛,甚至有人怀疑是有山匪已经入侵了村子,在孙二丫家煮了麦子。
那可不得了!把刀放在枕边触手可及的地方,不安稳地度过了一整晚。
第二天,几个孙二丫关系好的小姑娘相互慰问,商量着一起去孙二丫家看看。
“二丫!你在家吗!”
孙二丫一早起来就开始绣图案,先勾线,再填色。
她一点时间都不敢耽搁,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干活,现在已经做工了两个时辰,图案已经完成了大半。
见门口喧嚷,孙二丫不敢分心出意外,把帕子塞进枕头里边,藏得严严实实的才出门。
将大门打开一个缝隙,就见小伙伴们叽叽喳喳开口。
“二丫!真的是你!你家昨个是不是有麦子吃?”
“你是在哪里捡的!快和我说说!”
孙二丫探出个脑袋在周围看了看,确定没有自己打不过的大人才把门大打开。
孙二丫:“昨天有个贵人向我问路,我给他指了路,随手就给了我麦子。”
在场之人无不感叹:“诶呀,怎么不是我呢!”
“二丫运气可真好!”
“还以为你是在哪里捡的粮食!”
看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神情,孙二丫没法多说,心里暗暗下了决定。赶完公子要的帕子,孙二丫半分也不停歇,拿着帕子直奔遇见公子的路上。
孙二丫赶到的时候,谢钰已经带人在此等候了。
那日回去之后,侍卫将怀里的稻米放了回去。谢钰原本是打算给稻米的,但是裴韦青说不行,稻米软糯又好吃,孙二丫和奶奶,一个女孩一个老人根本守不住,这才临时更换了麦子。
谢钰的手比孙二丫要大,他抓过去一把,能让祖孙二人吃上两顿。
帕字上的寿字倒是能看出来是个“寿”字,就是……孙二丫的绣工并不算好,谢钰在京城见过各地足以靠绣工养活全家的绣娘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呈给谢言的礼物。
所以在谢钰眼中,孙二丫的绣工稚嫩的可以,修补衣服是足够的,但是若说要将此物送人,却有些捉襟见肘,不太合适。
不过,这是一个投石问路的石子,精美与否谢钰早有准备。
孙二丫两只手来回搓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见谢钰看不出满意也看不出不满意的神色,更加不敢开口了。
将帕子收好,谢钰问道:“你可还有事。”
孙二丫鼓足勇气开口:“公子,请问您还有没有别的需要绣的帕子,我们村子里的姐姐妹妹都会绣工……他们也很久没有吃过麦子了……”
果然是个好孩子。
谢钰笑道:“你的绣工只能算初出茅庐,并不算珍贵,我也是看你照顾奶奶,颇有孝心才让你绣的。”
这话一出口,孙二丫脸色灰白,只觉得自己太不识好歹,把谢钰惹生气了。这下好了,村里的姐姐妹妹不可能有粮食吃了。
这边沉默着,谢钰又道:“不过我来到这里,确实有一些事情要做,而具体在哪里做,还没有想好。”
“不如,你带我去见见你们村正啊。”
孙二丫自然不会拒绝,她的小伙伴里就有村正的女儿,二话不说就带着谢钰回去了。
村庄和谢钰前几日来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街道上围满了人。
这里已经很久没见过生面孔了,还是像天仙一样的生面孔,一看不就是他们能攀上的。有人窃窃私语,也就孙二丫命好。
谢钰观察了一圈,发现这里面虽然人人面黄肌瘦,但人却不少,这说明这个村庄里逃出去和饿死的人并不多,要么属于民风淳朴,要么属于上层管理得当。
见到村正后,谢钰就知道村庄的情况属于第二种。
村正叫孙大牛,是一个四十岁模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