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丰乐年岁熙熙且遇贵人 > 第4章 除妖

第4章 除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落雪不冷,化雪冷。

翌日一早,裴行俭三人离开了刘府,牵着马走在官街大道上。街道两侧,积雪化成的水洼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诶,没想到啊,昨晚还以为会很凶险呢!等妖一炷香,收妖才半盏茶,真是令人颇为遗憾呐!”,赵川啧啧两声,说话间哈出一口口白气,他搓搓手感慨道。

吴殷瞥唇,挑着眉,心里白了他一眼。赵川却毫无察觉,继续大言不惭:“本以为封剑之前能遇个绝世大妖或凶狠厉鬼,狠狠地尽兴一回呢,谁能想到就设了个阵度了个小鬼而已,真是太过简单,毫不费神呐。”

“还尽兴,你忘了师叔告诫我们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么?5年前恒州遇到幻妖,是谁伤了肺腑卧床半个月才能动弹?又是谁,在面对肃州鬼船之事时,中了那妖邪的圈套,失了魂差点丢了命?啊,对了,剑南道无头尸身案中,又是谁大言不惭最后折断了手臂?我想想,还有什么来着……”,吴殷正色道,直说的赵川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虽然昨晚知道是只小弱鬼,吴殷的脸色也是相当难看的。

裴行俭夹在中间静静听着两人斗嘴,却只笑了笑,不予置评。

“好了好了,别说了,我错了还不成”,赵川认怂求饶,适才的嚣张气势全无,腆着脸絮叨着,“我确实没你谨慎细致,因此吃过不少亏,可这5年历练下来,我也是进步不少了的,如今也很少出岔子,对吧七哥!”

裴行俭依旧懒得搭理他,吴殷虽得意一笑,却也认可道,“嗯,这也不假。”

他们二人跟着裴行俭下山历练至今已有5年,三人独立行动少说也有三年,道行的确精益了不少。

“七哥,这次真的封剑了?”,临近城门,吴殷转过头问道。

七星莫邪剑一封,少说也要两三年才能再开启,可惜了!

“嗯”,裴行俭一手提剑另一只手牵着马,目光沿街扫过,一脸漫不经心道。

“那咱们接下来…真就往那长安去了?”,三人已出城门,赵川眼珠微动,不确定道。

吴殷也朝裴行俭看了过去,在赵川的试探中收起了笑意,心里微叹。

裴行俭踩蹬一跨,干脆利落地坐上马背,并未回答。只转头最后看了一眼市井街巷,仿佛过往那自由散漫、一心修道御妖的江湖生活已经在眼前碎成一片一片。

转眼已是正月,会试逼近,他不能再拖了。

吴殷扭头,只看到他七哥沉沉的侧脸。

赵川也朝他望,却又凑近吴殷,朝那张长得过于清秀英朗的俊脸努了努嘴,低声问道:“七哥在瞧什么呢?”

吴殷只“嘘”了一声,示意他闭嘴。赵川无声的“哦”了一下,不再多言。

须臾片刻,裴行俭像是终于认命般,紧了紧身上的氅衣,嘴角一扬,眼终于动了动,喉结一滚,洒脱道:

“走吧,今后,该是长安了!”

-

扬州的冬季总是带着几分湿冷的阴郁,寒风中夹杂着冰冷的雨滴,更是冻的人骨头打颤。

近来,又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雨,每日晨起,看着被厚厚铅云遮挡地密不透风的天,石文珺总免不了要埋怨上几句,她不喜雨天,更不喜冬季,偏扬州的冬季极爱下雨。

这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是淅淅沥沥的下不痛快。

院里的花圃,已尽数凋零。

石文珺叹了口气,悠悠地抿了口热茶,已经在堂屋坐了好一会儿。算一算,从洛阳举家搬迁来到扬州,已有5年光景,她仍旧不习惯这边的气候。

不待多时,赵妈妈就打着油伞从前院快步走了过来。

“老夫人,马车都备好了,暖炉、毯子和热汤都一应备上了,等小阿乐过来,咱们就可以出发了”,赵妈妈拿着帕子擦去外袍上的水渍,缓缓开口道,气息有些微喘。

“辛苦你了,你也坐下喝杯热茶取取暖吧,以后这些事情就不要自己亲自操办了,自己注意点身子”,这些年,石文珺早就把赵妈妈当做一家人,故而没什么主仆之嫌。

“老夫人放心,我心里有数着呢。这诵经祈福之事我出不上力气,只能在这方面尽尽心,也算出一份心意”,赵妈妈扬声笑道。

一想到初来扬州时的情景,赵妈妈脸上的笑便淡了几分。

自郑乐熙被寻回不到一个月,郑权便痛下决心破釜沉舟,举家搬来了扬州。

那几年,郑乐熙的状态很不好,情绪不稳,像一只受惊过度的小动物,眼里满是恐惧与躲避。她时时梦魇,就连一丝寻常的声响都会让她惊恐颤栗,整个人变得越来越孤僻,双眸大而空洞无神。

郑时画劳心费神地为郑乐熙治疗进行心理疏导时,石文珺则跪在大明寺的佛前,日日诵经不绝,香火不断,这一跪便是三年,无数个虔诚的日夜,终于换来了郑乐熙的好转,石文珺的腰骨却自此落下了病根。

许是被老夫人的虔诚所感化,大明寺住持在知悉事情原委之后,竟将一块加持多年的古色香灰佛牌赠给了石文珺。后又亲自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经文,将一颗由百家寺庙的香灰所制、又用特制符篆所炼出的护体金霄小佛珠、慷慨地赠给了郑乐熙。那之后,在住持的劝慰下,石文珺终于不再日日往大明寺而去。

但每年一到上元节前后,石文珺还是会带上小孙女前往大明寺小住月余,诵经七七四十九天。扬州的下人不解,正月正是四下热闹时刻,老夫人就算了,少小姐竟也喜欢往那枯燥的寺庙跑。

赵妈妈却心如明镜,只因郑乐熙是在庆和十三年的上元节丢失的,老夫人这是心仍有余悸,怕灾厄再来罢了。

听完赵妈妈的话,石文珺晃了晃神,心下一暖,也不再劝诫,笑道:“阿乐这孩子估计还在挑选簪子呢,近期出个门总得耗费半天,咱们可有的好等”。

赵妈妈想起了些事,笑眯眯道,“可不是嘛,小姑娘长大了,一晃眼11岁,也是爱漂亮的年纪了”。

石文珺不置可否,只淡淡笑着,眼神望着清透的雨幕渐渐出了神,一想到阿乐能有如今的造化,她再不敢奢求其它!

赵妈妈替石文珺重新换了一盏热茶,正说笑着,一道纤细的身影忽而从屋外跑了过来,轻轻地扑进石文珺怀里。赵妈妈见状轻轻抿嘴笑了笑,退到了一边。

郑乐熙补好了瞌睡,精神奕奕。在石文珺怀里蹭了蹭,才懒懒地抬起头,像只毛绒绒的雪白兔子,娇软一声,带着点鼻音,“祖母”。

石文珺看到她这番模样,心中不免一阵酥软,疼惜地抚了抚孙女的头,一张粉脸白白的软软的,大眼忽闪忽闪,她瞧了好一阵,“你这风寒还没完全好透彻,小心别再冻着了,你大姑母寄来的这裘衣,穿着可还暖和?”

郑乐熙“嗯”了一声,着急忙慌的拉起石文珺:“可暖和了!祖母,我们赶紧走吧,再晚,怕赶不上您上午诵经的钟声了!”

石文珺无奈地笑了笑,这孩子不仅随了她二姑母,热衷医书,且也不知从何时开始,还偏爱上了寺庙的钟声和那烟雾缭绕的檀香之味。她将手炉放在郑乐熙手上,仔细检查过冷暖才牵着她出了门。

大明寺,坐落于扬州西北边的蜀岗山上,景色秀丽,已有百余年历史。

以往,到寺里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只是今年雨水多,这几日又连着大雨不停,入寺门口倒显得冷清,寺内相比往常也清净了不少。

到底是佛家清修之地,晨钟暮鼓,梵音缥缈,心也因此平静了不少。

寺中清幽,雨势渐大,用过斋饭后,郑乐熙便待在厢房里不再往外走动。她安静地靠坐在窗边的蒲团上,听着雨滴敲打青瓦,手里拆开父亲从长安寄回来的信件,一只暖炉暖烘烘地躺在怀里。

信上说,正月过后,父亲大抵就会从长安回来,这一次,表姐崔思弦也会一起跟来在扬州小住几个月,届时再和她们一家人举家搬去长安。

郑乐熙心上一喜,表姐可算要来了!

随后才后知后觉,爹爹已经在长安安排好了一切,看来今年搬去长安,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哪知这信件才读到一半,窗外天空陡然一亮,随即耳边就炸开一声巨响,那声音大得惊人,仿佛卯足劲能一瞬间劈开天幕似的,天色顿时阴云密布,刹那间一片昏惨,郑乐熙脸上一白,心口一缩,眼睛死死盯着方格窗外那道惊雷滚过,随即一阵狂风骤雨刮来,硕大的雨滴劈头盖脸地砸向了地面,随风扫进了屋里。

眼前仿佛一道黑气闪过,耳边沙沙作响。

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漆黑的小屋,5年前的噩梦宛然在目。

密不透风。铁链。哭喊。狼狗吼叫。打骂……

“姑娘?姑娘?”

耳边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有人开始推搡着她的肩膀。

郑乐熙猛地倒吸一口气,蓦然回神,身子有些哆嗦:“我没事……就是有些冷”,嗓子紧致而沙哑。

“起风了,姑娘先回床上休息,我去搬几个火盆过来,再给姑娘煮碗热汤!”,来人道。

郑乐熙闷声嗯了一句,渐渐回了神,身子还有些发软,却又叮嘱道:“我无大碍,有些困想先睡一会儿,这会儿雨大,祖母在佛堂念经,千万别去惊扰她”。

“是”。

交代完,郑乐熙这才躺上床,将挂在脖子上那颗金霄小佛珠抽了出来,紧紧握着,渐渐睡了过去。

暴雨如注的夜里,几丝阴气从窗缝里悄无声息的潜入屋内,径直往床榻上睡意沉沉的人遁去,谁知那团黑气刚触碰到床幔,却被猛地弹开,顿时灰飞四散没了踪影。

床上的人睡容安宁,毫无察觉,只那颗握在手心里的小佛珠似是有神识般,色泽忽闪,慢慢隐于浓浓的夜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