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净山海 > 第24章 南滨(三)

第24章 南滨(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姐,咱这烤冷面手抓饼都多钱一份?”

属于关外街边的,不论兴否衰否,都立足不败之地的询问声,寻常地于关外经济第一的城市南滨中想起。

“烤冷面七块,手抓饼八块。”

清晨。普天之下八十亿人口人生中都会有识于世间万物之一的朝曦。

尽管对于关外北省的人而言,这朝之时可能是八点钟,对于西北疆的人而言可能是九点。但总归它客观存在。

即是存在,便是于世间价值高与否,内容利人与否,都一定能给世间茫茫人海中一部分人,仿若山盟海誓般的烙印。

以上,青山穹多年来购买并食用关外一大特色美食“烤冷面”而得出来无厘头的经验。

一早起来汇合,一身靓丽黑色长裙,面上精致妆容,此刻站在路边摊旁随风凌乱,面色不好描述的险些背着人翻出白眼的,正是东道主康若楠姑娘。

所以……自己朋友好不容易来自己家乡一趟,第一顿早饭吃的是整个关外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吃到的,十块钱不到就能吃上一份非特色美食,应该如何劝阻?

急急急,要不等时间长了这二位光淘这些有的没的给自己吃饱喽。

“那个,”摆摊阿姨一清早不到七点便出摊,时尚之都生长的的姑娘本着人生在世皆是不易的心态,侧过身来气音小声对朋友道,“别吃太饱了,一会儿我请你们吃海鲜自助。”

说完又一转身撤到一边,没有干涉几位烤冷面姑娘的打算的心思。

“……嗯,”为表礼貌,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江名贺也冲康若楠点点头,示意自己会听从劝说,“若姑娘要烤冷面还是手抓饼?”

答案显而易见,是新潮的若姑娘对抢先一步盛情邀请的蓝色牛衣服姑娘的摆手拒绝与闭眼的点头致谢。

自从在末京城中,线上与康若楠第一次交流后,在十年老友的口中得知了康姑娘名字的来源,江名贺便执意只叫她“若姑娘”,“若姐”或“康姑娘”等称呼。

正合她意。

清晨的京中城不掩饰它关外身份般地冰凉,空气仿若一个巨大的制冷冰柜,你瞧不见它的冰块却被冰冷的水浸泡。

南滨城中心路路边“华美”二字不足形容,可见整齐排列欧式不吝啬的金粉色彩和夸张尖锐轮廓的路灯,冲天的尖房顶以及雍容华贵的房屋本身。

便是连带垃圾桶,都像童话和动画中,那般庄重大气和古典和头重脚轻似的梦幻造型。

酒店出门右转即达的地铁与整个中央街风格如出一辙,地铁内部的设计是金白绿三种颜色,白色为主题,金色作为“镶边”形成修饰作用,绿色则作为大面积白色上的涂鸦。

与地铁站内地面明亮的瓷砖颜色相交辉映,使这里再亮堂不过。

古典美之外,现代元素仍无一缺失。

二十层打底的摩天大楼——当然,这个词语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高——随处可见的大型商场,宽敞秩序的被清晨日光照射着的马路,以及相对素质较高的行人与摊位。

末京的中式古典厚重磅礴之美则与之大相径庭。

“这,这栋房子是当年打仗的时候,凉国人在南滨盖的,”不容她拒绝,康若楠手中莫名自动长出了一大盒烤冷面,还是加两根肠的十块钱大份般,“这边这一片,都是打仗时隔壁瀛洲盖的,但也一股凉国风。”

毋庸置疑,这是热心肠的抠门家塞到她手中的。

冷面烤得很快,二十分钟后,几个双手手持早餐的姑娘酷似渐变色,步入了她们的南滨旅行。

“当年那边强盛,所以瀛洲国也效仿,”收了“导游费”,康若楠自然而然担当起了介绍解说的重任,“这边被围起来做保护的,这个是当年凉国和瀛洲国一起在南滨建的临时政府,为的就是在咱们的地盘上规划战争。”

“当时的南滨的二分之一都被瀛洲国名义上划分为它们的土地。直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景区禁止瀛洲国的公民进入。”

这段历史青与江二人皆牢记,或说整个国家不会有人完全不知,因此康若楠没过深讲,几位皆是心领神会。

沉痛二字大可形容。

所以点到为止,也算是当代年轻人对于这段历史的一种敬重方式了。

“欸——那你说现在两国混血姐妹如何去参观呢?”

心有疑问,又怕说出来不太好,江名贺小声嘀咕了句。毕竟是客人嘛。

“那就不去呗,我觉得啊,她们混血身份认同什么的应该挺难的,尤其是这种有深仇大恨的两个国家。你说我说的有没点理儿?”

“从小要遭受的除了文化割裂,还有身边舆论啥啥的,咱想象不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