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极力婉拒:“《白素斋类集》我已经自己手抄了一份,这本定是你从双梅斋偷的,你快放回去,仔细父亲知道了打你。”
雅诚耸了耸鼻子:“姐姐知道父亲多久没有踏足过书房了吗?我早已经找人印了一千本类集,除在书房放了一本,其他的都送给那些穷书生了,也算是做件好事。”
雅诗还是不同意:“不行不行,你的心意姐姐已经领了,这书你千万放回大书房去。”
雅诚只得拿着书怏怏地走了。
过了几天雅诗的大丫鬟新雨和晚秋整理归置嫁妆箱子时,整到书纸这箱时,新雨忽然惊呼:“怎么有两本《白素斋类集》?可是姑娘拿重了?”
雅诗才知道雅诚趁自己一个没留神,还是把书藏这了,现在无论是送回雅诚那里还是放回双梅斋书房,都太显眼了,实在没法,雅诗又确实极爱这本,只好接受弟弟的好意。
三月十七日一大早,贾蔷就跟着赖升领着一帮人来许府拉嫁妆,沉甸甸的十六抬,抬嫁妆的礼夫需使下劲才能起身,贾蔷骑马领着礼夫们各大街逛了一圈才进了宁府大门。许山夫妇跟去贾府帮着清点看护嫁妆。
许家送贾蔷一行人出了胡同口才返回来,要说许家大姑娘成亲,最高兴的当然是父母,可雅诗的二婶却表现的比顾太太还兴奋,一个劲的恭喜,夸赞那位没见过面的姑爷,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雅诗心里清楚二婶为什么笑容满面:堂妹许雅静只比她小两岁,今年也十八了,跟方翰林的长子定亲也挺久了,但许家规矩是嫁娶皆长幼有序,她再急也没法。
所以雅诗这边的亲事一定,方家急匆匆地来二叔家问名,前几天已行到纳币这步,方家给的聘礼虽比不上宁国府,在二叔那个圈子里也算得上丰厚了,毕竟他至今也只是个员外郎。
许老爷又觉得是自家女儿拖累了侄女,已放出话来:雅静的嫁妆除公中那份外,大伯还要添妆。二婶自是神清气爽,看雅诗都顺眼了不少,自然捧场抬举。雅诗只微微笑着,装作害羞不理人。
亲朋在外面厅里喝酒听戏,顾太太在雅诗屋里跟她说悄悄话:“这四王八公比别家不同,前儿西安王妃身边姑姑说的话,可都记住了?”
雅诗点头:“记住了。”
顾太太又絮叨说了很多遍要注意的事项,末了道:“装现银的那只箱子中,除了那二百个大元宝,在最下面,为娘还给你塞了十张银票压箱,给你当私房钱,不在礼单里面,你查验嫁妆的时候别忘了拿出来自己收了。”雅诗忙应了。
顾太太又道:“不知雅词送了什么没有。”
雅诗笑道说明雅词和雅诚都有表示,雅词送了一副自己画的画,用她新学的西洋技法。雅诚送了一本自己手抄的《白素斋类集》。
顾太太点了点头:“还算他们有心。”
顾太太当年生雅诗的时候大出血,差点没抢救过来,好险从阎王手里捡回条命,将养了好几年才缓过来,这期间她提拔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丫头,开脸做姨娘,掌管后院事宜。
田姨娘勤谨能干,那时许老太爷虽已致仕,还未返回原籍,许老爷也还没跟兄弟分家,二婶先是生了雅静,没两年又有了雅峥。
顾太太这边压力极大,几次明示暗示田姨娘要给大房添丁,可田姨娘一直未能有孕。
后来许老爷从外面领回来大着肚子的常姨娘,顾太太表现得十分得体,忙里忙外的收拾西厢房,费事摆酒请客。
许老爷也许是感觉有愧,那段时间待顾太太极好,也经常在她屋里安歇,但直至雅词出生,顾太太的身子仍然没有动静,她终于死心,一口气抬举了好几个屋里人,许老爷倒是越发对她尊重了。
就这样又过了好几年,终于田姨娘生了雅诚,许老爷自从有了儿子,除了偶尔去常姨娘那里歇息,大多数晚上都是自己睡书房。
而雅诚刚满月,就被顾太太抱到自己屋里。顾太太也有说法:“这孩子既然记我名下,从小教养他也是我的本分。”
田姨娘自然没有异议,还是兢兢业业地伺候老爷太太,勤谨地帮着太太管理后院。常姨娘和通房们怎么对待雅诚,她便怎么对待。
日子久了,雅诚竟好像真的是顾太太生的一样。顾太太对他比亲生的也不差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