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婵点了点头,但是没有收回去江念月手里的那块饼子。
从京城到汤婵的师门,单纯靠走路要走上十天半个月。
江念月不过是五天,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汤婵也是,第六天的时候,江念月实在是走不动了,她和汤婵商量:“我们可不可以走水路。”
她记得,父王带母妃和他们来京城的时候就走的水路。
江念月虽然晕船了,但是也没有晕几天。刚开始出京的时候她还害怕,汤婵如果走水路怎么办?她不愿意走水路,会晕船。但是现在江念月觉得晕船就晕船吧,总比每日走步要好。
汤婵说:“我们没有银子。”
江念月闻言皱眉,她也知道她们没有银子,她想办法,问汤婵:“我们借一点好不好?”
汤婵说:“没人借给我们。”
江念月闻言十分失望。
她垂着眸子,小孩的睫毛特别长,从这个角度,汤婵能看见她浓密的睫毛。
汤婵一点也没有骗小孩子的心虚,如果不说到哪里的话,她确实没有骗小孩子,她确实是没有几两银子,那些银子看看够路上吃用,其余的再多就没有了。
江念月说:“可是我走不动了。”
她说完,蹲下来,真的一步也不愿意走。
汤婵心想,小皇孙真是娇生惯养,就这么几步,就走不动了。
她抱着胸,拿着那三枚铜钱,看着蹲下的江念月。
江念月蹲在地上,和汤婵对视,两个人看着彼此,仿佛是谁也不愿意先低头。
最后还是江念月说道:“我能不能先借你银子,等到蜀地在还给你。”
江念月大概知道,汤婵是一个十分缺银子,并且十分喜欢银子的人。
因此她想要用银子贿赂汤婵,让汤婵借给她银子坐船。
汤婵看了看江念月,她以为小孩会不服输,没想到这么快就软了气,还要借她银子。
汤婵确实是没有多少银子,这些银子到蜀地想都不用想,但是从这里到山上,却是够的。
她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行吧。”汤婵其实也走够了,她自己走其实能快很多,但是还要带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娇生惯养,事多,话多,汤婵其实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江念月闻言松了口气。
汤婵带着江念月来了码头。
来往的船有拉人的,还有拉货的,江朝水运不是十分发达,但是南北往来也是有的。
汤婵带着江念月,码头有人看见了就问:“姑娘,去哪里?”
汤婵的样貌惹了不少人注目,虽然她自己不以为意,但是别人却不是这么觉得的。
眼下虽然不打仗,但是也不安生。
百姓的日子大多是一成不变的,谁也比不上谁好多少。面黄肌瘦对于百姓来说才是常态。
至于汤婵这样的,好看,穿的也不算太破烂,甚至样貌惊艳的,大家下意识都觉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至于她牵着的江念月,虽然埋埋汰太,但是也没有破烂到哪里去,别人都下意识觉得是小孩子贪玩,所以把自己弄脏了。
无论怎么说,在别人眼里,江念月和汤婵两个人都是有银子的。
江念月想说她们要去蜀地,但是却被汤婵拉住了手。
她还没有说话,就听见汤婵念了一个地名。
“泗安县”这是挨着师门最近的县城。
船长知道这个地方,他看了看江念月又看了看汤婵,狮子大开口道:“十两银子。一人五两。”
这个价钱在江念月看来是很便宜的了,她母妃一套首饰就价值千金,平日里赏仆人的也是十两银子。
但是江念月知道,这个价格对于汤婵来说一点也不便宜,因为汤婵没有银子。
汤婵听见船长的报价,转头就走,一点也没留恋的意思。船长看着汤婵的样子,连忙想要拉她。
汤婵眼疾手快躲了回去。
她转头,看着船长搓手说道:“你说,你说多少银子。”
他们的船就是拉人的,一趟拉多少人都是算好的,若是少了,就亏了。
船长一开始是抱着占便宜的心态,他想汤婵还能和他讲价,但是没有想到,汤婵讲都没有讲,直接转头就走。
若是汤婵讲一讲,船长能压着价不松口,但是汤婵转身就走,那就证明汤婵是真的没钱。
船长不愿意白白的少赚银子。
汤婵看着船长,说道:“二两一人。”
船长不甘不愿应了。
两个人上了船,江念月忍不住问道:“泗安县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