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化作星火:江湖三两事 > 第119章 逃离固然是逃得越远越好,但若并不想逃呢

第119章 逃离固然是逃得越远越好,但若并不想逃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着,我翻找了当年听梅轩暗杀行动被官府预先识破的那一则记录:

“当晚官府捉获十三个试图进行暗杀行动的危险人物,全数入狱待审。翌日清晨开审,执刑:李捕头。十三个人在严刑拷问下,半个时辰内已经有人面露惧色,却未曾发出声音,审问无果……”之后,总算出现了黄台的名字,“黄台曾于听梅轩居住过,自荐来审问牢犯,捕头允,不久,捕头与众捕快离开场地,让黄台自行发挥……”

“最终,犯人也未曾透露半点信息,面对逼问,皆咬舌自尽。”

再揭过一页,清晰看见:“黄台回归官衙复职。”

回归、复职?

我看着这两个字眼,渐渐有了想法:黄台在此之前可能是停职或者离职、休假,所以他在听梅轩那么些年来,都没有人认出来他是个捕快的身份。

这样的话,也就证明了他不是带着任务去拜孤梅为师从而混入听梅轩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是真心的拜师学艺,也是真正甘心为了拜这个师父,甘愿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次落水出糗,颠覆他那幅翩翩公子形象。

但是,他又为什么要逼死那十三个听梅轩的人呢?

我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才发现了一个矛盾的位置:为什么有人面露惧色,却仍哑口无言,没有半点声音?

一两个还能理解,但足足十三个人,真的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来!?都是硬汉子啊?

我是不太相信的,不是说听梅轩多是文人墨客吗?平常所见的文人墨客那些身板,想来也经不起太大折腾,当然习武之人另当别论。

——可我到底是不相信在那种情况下不会发出半点声音的。

所以,我怀疑他们被打中了哑穴,怀疑对象:黄台。

姑且我这个行外人都觉得这情况不对劲,官府的人肯定也会看出来的吧?

只不过,在场那么多捕快,打穴道的动作应该也很快,甚至没有引起人的注意,所以要追查起来也难。

加上犯人在牢狱里呆了一个晚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谁下的手都有可能,不经过一番抽丝剥茧,很难怀疑到黄台身上,甚至很难推断出嫌疑对象——而且,人也死了,也没必要追查这些小事吧?他们定是有另一套打算的了,与其追查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如把那精力放在捉拿听梅轩归案这种大事情上面。

如此,我便能理得清了,黄台定是看有人面露惧色,怕他遭不住严刑供出了听梅轩和孤梅,所以打了他们哑穴,之后的自荐审问举动,是以防万一,把那十三个人全杀了。

所以,黄台始终都是站在听梅轩……不,与其说站在听梅轩这边,不如说,站在孤梅这边。

想到这里,我就只剩一个疑惑了:既然如此,为什么黄台会杀了孤梅?

我顺着我手里捧的案件记录打算继续看下去时,我的肩膀忽地被人拍了一下,我猛地一个转身,见是和焕。

她把包袱放在桌案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度中等的册子过来的,看那还沾着点尘埃的封面,想是年代久远之物了,“这是我向他们要来的,我师祖那年代的官职升迁调遣记录。”

我便先放下手里的档案,双手接过这本册子。

“上面有我师父的名字。”她说着,白皙的手伸了过来,翻了几下,然后停在“黄台”两个字上。

和我猜想的没错,黄台离职了几年,我对比下时间线,就是他拜入听梅轩的那一段时间。

于是,我便把这本册子也摊放在桌案上,和着那案件记录一起看。

听梅轩暗杀行动被官府预先识破的那一则事件里,那十三个暗杀者被逼问致死后,黄台回归官衙复职,不久后升迁,被调往外地,几年内不断升迁,再调回冬雪镇执行任务的时候已经是个高官了。

在这个时间线上,案件记录里,当时听梅轩已经被巡抚锁定为目标,几年间被全面打压、追杀得已经只剩下轩主孤梅一个人仍在逃。

而黄台调回寒梅镇执行的任务就是——捕杀孤梅。

我想起之前我问及同门师兄时,问他若是他很喜欢的一个人和他的身份立场对立,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使命不得不去伤害她,他会不会去做。

他反倒问我:“为什么要接这个任务?”

所以,为什么黄台会接这个任务?

我不太了解黄台,所以我看向了和焕。

没想到她扬了扬嘴角,笑得苦涩:“我还想着问你呢!”

好吧……我无奈地朝她笑了笑,只好继续去钻研这个案件记录,她也默默翻起这升迁名册来。

接下来的,都是在记录如何差遣人员去追捕孤梅,我留意到好几次官府请动了江湖高手前来助阵,但结果是失败的,没能捉拿孤梅归案,反倒落了伤。

这看得我好奇了起来,捧着这案件记录就走去找一个捕快大哥打听打听。

这时已是午时,吃饭的时分,官衙里挺清闲的,我就找到一个刚吃完饭的捕快大哥问了下关于追捕孤梅的事情。

眼前的捕快大哥看着我捧着档案,满脸好奇的模样,不禁用目光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而后摸了摸他下巴的胡渣,“小伙子,看个相隔那么多年的记录这么认真啊?将来你是要考个什么差儿啊?”

我只嘿嘿一笑作回应,随后他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唔,你是要做个高官,为孤梅翻案吗?”

“哈啊,没有啦……”

“别怕,哥支持你!”没想到这捕快大哥还拍了拍我的肩膀,爽快得很。

然后,他就跟我说了下当年追捕孤梅的情况。

在捕杀尽听梅轩子弟后,官府全力追捕轩主孤梅,只是因为孤梅也是算得上一流的人物,身法灵动飘逸,就算是出动一大群人找到了她,也捉不到——或者说,碰也碰不上她分毫。

而且,孤梅哪怕被围住了,也一定能脱身——这还是碰着她心情不坏,不然就是赏一笛曲,威力大得让围住她的人伤的伤,流血的流血,严重的可能残废或死亡。

所以这也是官府曾请动江湖高手前来相助的原因。

官府里边高手也不少,也尝试过召集一起,连同请来的武林高手一同围剿孤梅,那一战的结果是孤梅负伤逃走,纵使是血随着她流了一路,但她像是拼了命似的,跑得太快,高手们也终是追不上。

据当时的人说,那速度怕是“堂前玉燕”才能与之一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