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游离最是 > 第4章 火炉边

第4章 火炉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谢谢二叔,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和二婶儿长长久久,白头偕老。”路行云一通吉利话说的驾轻就熟。

“哈哈哈哈,小行!”三叔拍了拍路行云的肩头,从后边递过来一个红包。

“三叔吉祥!三叔万事如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来,早日抱得美人归。”

“臭丫头。”三叔哈哈大笑。

最后,路行云规规矩矩地给奶奶拜了个年,祝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看着这个嘴甜的大孙女,可太喜欢了,给了个大红包不说,还偷偷塞了小钱。

路行云把所有红包都给了王雪。路爸路妈并不会贪污她的压岁钱,他们把路行云从小到大的压岁钱都存在一个折子里。等路行云十八岁的时候,再交给她。

无独有偶,钟家也是这么干的。

“哥!”路行云看到许久未见的东北堂哥。

“好老妹儿!”堂哥一嘴的东北话杠杠的。

“哥给你带了礼物。”

堂哥转身进到里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顶标准绿色雷锋帽,一件绿色军大衣,外加一件花马甲,随手把帽子直接罩在路行云的脑袋上。

“嘿,别说,挺适配。”

“我谢谢你呃,咋还送全套儿呢。”路行云学堂哥说话。

全家看这俩演戏,一阵哄笑。随后, 7大2小,围桌吃团圆饭,后续不提。

钟浅晴家里这边的情况就简单很多。

钟姥姥本来有两儿一女,不幸的是,大儿子在某次抗震救灾的时候牺牲了,只剩下陈孑和陈然。钟爸爸那边因为老家儿没了,兄弟姐妹几个就定的初三再聚。

钟家三口子从除夕到初二都在钟姥姥家过。

陈然经商,自己有个儿子,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个多才多艺的外甥女,每年不仅让媳妇帮着给钟浅晴买新衣服新鞋,还给她包特别大的红包。

“姐,小浅是不是初中了,还习惯吗?学校行吗?要不让她和我儿子一起上私立,我掏钱。”

“行了行了,别操心了。端菜。”

“得,当我没说。”

陈然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更疼大外甥女了,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

热热闹闹的吃完团圆饭,草原小白花钟浅晴终究逃不了一件事——上才艺。

“ladies and gentlemen,在这新春佳节之日,我为大家演奏一首《春节序曲》,把我最诚挚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各位新年快乐。咳咳。”钟浅晴假咳了几下,家里人马上一片叫好声加掌声,陈然尤其大声。

钟浅晴装腔作势的扬了扬脖子,悠扬的旋律随即响起……

更远处,爆竹声响,五彩缤纷的礼花升空绽放……

大年初一,两家不动窝。初二,路行云一家子回了姥姥家。路行云给姥姥姥爷拜了年,就戴上雷锋帽穿上军大衣,拿着个大袋子去了隔壁院子。

“新年好!”路行云先给钟浅晴姥姥家里的所有人都拜了年,拿了一手红包,随后拉着钟浅晴就往里屋去。

“快,穿上。”

“不穿!”

“穿,咱俩拍照。”

“不要!”钟浅晴不留情面的拒绝,然后眯起眼睛打量着路行云的装扮,突然不停的笑起来。

“穿也行,咱俩换。”

“……”

咔嚓!

两个少女,个子高的穿着花马甲,昂首挺胸,胳膊搭在旁边人的肩膀上。个子矮的包裹着军大衣头戴雷锋帽,脸几乎都埋在帽子里,一只手耷拉着袖子举起来看上去是在比“耶”。

二人在这寒风刺骨的严冬,留下最灿烂无邪的笑容。

春节一过,初六很快就到了,这是钟浅晴人生第一次试镜的日子。

路行云磨着王雪非跟着去。一共也没来几个小朋友,她觉得钟浅晴站在那里就赢了,在她眼里钟浅晴是天下最优秀的妹妹。

导演让几个小朋友即兴演奏并向大家诠释对所弹曲目的理解,钟浅晴弹了一首德国作曲家舒曼《儿时情景》里的选段《火炉边》。

屋外稀稀落落的飘起雪花,屋内旋律轻快而又温馨,路行云闭上眼睛感受到令人惬意的温暖,美好的回忆刹那间涌现。

从小到大,她和钟浅晴每逢周末都会去各自的姥姥家。饭后,两家合体到一个院子打麻将聊天,她俩就去空着的另外一个。

冬天,儿时的胡同,还在烧煤炉。两个人会围着炉子,烤地瓜,学大人拿铁棍捅煤渣子,弄的脸上黑乎乎的,还撒一地。挨说的自然是总带着妹妹淘气的路行云。

曲子不长,一分钟结束。路行云睁开眼睛,结束短暂的回忆,看着准备起身谈论感想的钟浅晴。

“这首曲目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姐姐在胡同里玩耍的场景。我的姐姐总带着我闯祸,会弄一地的煤渣子,会把红薯烤成干。她还会用脏兮兮摸了煤球的手往我脸上画,最后我的脸和衣服都是脏的。”

底下一阵哄笑。

“大人们会坐在煤炉边嗑瓜子,聊天,会把姐姐叫到身边教育她,假装打她的屁股。这种场景每周都在发生。现在,家家户户都不用煤炉了,想起那时的事情,我很怀念。”

钟浅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不带任何表情,讲的认真。

路行云低下头,红了眼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