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战争的代价 > 第4章 大渡河之战

第4章 大渡河之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修书蜀国要人,否则吾将以举国之兵伐之。”“陛下三思”满朝文武除了温将军,全都跪下了。国王不听劝阻,个把月时间,“举国之兵”匆匆准备妥当,长和王亲自领兵至东川,他把温将军带在身边,委以重任。从东川往北过了大渡河就是蜀地了。近百米宽深而湍急的河流切开数十丈高的崖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温将军不赞成渡河,“先帝说过,这条河是天险,不可逾越”。九月底的大渡河已经不再像七八月份那样张狂,但渡河也不是一件易事,船只有限,从上游运送所有兵士到下游的对岸,再来来回回便要数日,很难不被发现。不如我们先派小队人马探路或设法营救,让吐蕃先进攻,我们大部队趁乱再渡河。两日后先头部队2000余人已安全过河,又等了几日不见吐蕃部队的踪影,加之有探子来报说在蜀军中见到一苗疆装扮的女子,充当军妓。长和王气急败坏,顾不得是否有诈,也不顾温将军劝阻,命令大部队渡河。两军交战前的半个月,长和军还算士气高涨,但每日叫阵蜀军或在营寨闭门不出,或列阵严防死守,蜀军同时还向临近的地方请求增援,守军规模日趋强大,再看长和军粮草日渐匮乏,却未能推进一里。或许原本就是为了做做样子缓和与吐蕃的矛盾,长和王本人或许也没有信心能够给到蜀国多大压力从而答应交人,于是,没讨到一点好处便下令撤退了。年关降临,士气非常低落,在撤退的途中,长和军又遭遇了意料之外的袭击。计划中的吐蕃援军并未出现,反而是在蜀军阵营中出现了吐蕃的战马。撤退的路上兵器与盔甲碰撞地面的声音里夹杂着咒骂与哀嚎。每个人都在想,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耀,还是为了利益?但他们绝对不会知道是为了一个女人。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如何重整旗鼓,如何在这个混乱的战场上生存下去。温将军组织自己的嫡系部队断后,把生的机会留给长和王和其他节度使们的队伍。

年关将近,寒冷的天气让撤退变得更加困难。没过半日,追兵赶到,无数箭矢如雨般射向河里,士兵们在河水中挣扎着,有些人自认为水性好想游回来却因为体力不支而溺死,有些人则还没来得及上船就被蜀军活捉,成为了他们的粮食。绝壁下尸横遍野,湍急的河水染成了红色。

长和王自己也是九死一生,侥幸乘着第一批渡船逃脱。他回头看着一片狼藉的战场,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力。他原本以为凭借奇袭,再加上自己的兵力优势,可以轻易地击败蜀军,救回自己的妻子,但却落得个惨败收场。同时他还失去了那个说一不二,能够统领各个节度使的温将军,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耻辱。

温将军的失踪使他成了大家的猜疑对象,有人说他可能被蜀军俘虏,有人说他可能自己逃跑了。但无论如何,更多的人希望他能平安归来,给大长和国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并没有,温将军给这个国家最后的建议是不要渡河,长和王也非常悔恨没有听从建议,经历过真正的崩溃的长和王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开始反思,也开始寻求改变。他心中的悔恨越发催促他成长为一位顶天立地的无情帝王。他知道,这个国家需要他隐忍和学习,需要他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力量使国家恢复实力,国家强大了,族人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的生存下去。他开始选拔有能力的臣子,也开始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寻求与更多东方文明国家的合作,以求乱世中继续生存与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