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月出 > 第15章 芍药杀(14)

第15章 芍药杀(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言语忿忿,天子一时沉默。

柳端义其人,最是耿直清正,是本朝唯一曾历三法司的官员。

高祖时为监察御史按查河南道,纠核一道官吏数十人贪墨之罪,审查冤狱百余起,河南谓之“御史雨”。先帝时为大理少卿,在任三年,断案无数,狱中无一人喊冤,皋陶之名满天下。

数年前以刑部尚书致仕,彼时天子以其名望深厚,遂恩准带原官致仕,以备顾问,诸法司有犹疑不决处,也常过宅咨询,乃至后进法官,私下称其为本朝的‘獬豸法祖’。

近来大理寺卿冯远明被贬,新任寺卿又因旅帅事为群臣诟病,天子心中也有些烦闷。司法若失信于民,又何以治天下为?

暗忖若令柳端义坐镇,一则可安朝臣心,二则避免偏袒之嫌,天子私心并不排斥。且此人年近八十,其子早逝,其女远嫁,有个孙子年少尚未入仕,并无丝毫党从之嫌,便恩许他入寺督查。

独孤琅正与成昭谈论此事,说到此人毕竟年迈,恐精力不足等语,却见身旁不见了人影。回眸一看,成昭正驻足从假山缝隙朝外看,目光之专注,神情之柔和,令独孤琅十分疑惑。跟着一瞧,便看到了那洛神池畔,红裙飘扬的小美人。

长主听说如此,放心道:“真是吓我一跳,险些以为你看上她了。要说这韦氏,京兆名门,与我家也算勉强匹配,家中子弟都很不错,只这女郎为何养得如此别扭!我原先听说她颇有几分才气,本还有些期待,真真儿见到了,却也不过如此。诗虽写得像个样子,就是为人总是端着,又太过争强好胜。大约知道自己容色并非上乘,便有意做一副自命不凡的清高模样,一点微名看得跟保命丹似的,可见书也没有读通,圣贤之道是半分不知。为人大事上峥嵘头角还说得过去,小事上锱铢必较可就没意思透了。”

见母亲对这位韦三娘如此鄙薄,独孤琅都很有些同情,却又听母亲说:“世人择婚,无非看重门第、容貌、才华、品性。在我这里没那么多讲究,只两点要紧,一是容貌,二是品性。我自小繁花过眼,蒲柳之姿如何能忍,因此一定要找个美人。美色动人心,但长久相处还是要看人品性,品性好,才能宜室宜家,夫妻和顺。你盯好这两点,只要是清白人家,并非什么犯女贱婢之类的人物,在我这里都过得了。”

说完回头看儿子,喜滋滋问:“那公孙家的小娘子,你觉得如何?诗写得好,人又漂亮,性子还大方,阿娘给你下聘去?”

长主心下极喜欢百龄,那韦三娘说她诗中无贺寿之意,轻慢了自己。但实际上比起几句花团锦簇的祝语,百龄诗中那句“凤笙吹来何处魂”,更叫她感动。这孩子能与人共情,宽慰起人来又润物无声,可见品性端正温柔。

独孤琅正琢磨成昭昨日言行,好端端地突然提出要亲自吹笙,便觉得其中定有文章,听母亲如此殷勤一说,顿感十分无奈,有意提点说:“阿娘都觉得好,难道别人就不觉得她好吗?”

长主懵然问:“什么意思,难道还有人要同咱们抢吗?”

独孤琅在她肩头揉捏两下,“阿娘,儿是说这个公孙娘子并非池中物,指不定已有良缘在等着她呢,咱们就不要掺和了!”

长主气咻咻道:“什么叫掺和!以我儿的身家才貌,有几个儿郎比得上?便是尚公主也绰绰有余。只你阿舅那几位公主,年纪都小如何匹配?你其他阿舅膝下县主,又大多随父在藩,我连见也没见过几面,如何知道人品样貌?因此才大费周折替你召来这满长安的贵女,设这夜宴不过是要看她们松散之后的真性情,如此费尽心机挑来拣去,我就看中了公孙百龄!且你那苦命的姨母也很疼她,只当着亲女儿一般看待,她若成了我家妇,你姨母想必也会十分高兴的。”

独孤琅悻悻道:“姨母也不止我这外甥,她还有侄儿不是...”

长主回头望他,独孤琅继续道:“公孙娘子若是嫁给她侄儿,姨母想必也是同样高兴...”

话说得这样明白,长主如何不懂?

看他摆一副乖巧面孔,嘴里却一个劲把好姑娘往别人怀里推,又爱又气,伸手往妆案“啪”地一拍,“行了,我听明白了!”又冲冲道,“你若想叫娘不再操心,就早早领回个女郎给我看!成天就知道成昭长成昭短,跟在太子后面打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想做太子妃呢!”

独孤琅哭笑不得,“阿娘,您这是什么话...”

长主一门心思落空,心下已十分不耐烦,挥手叫他:“去去去!”由婢子搀扶着便要上床休息。

独孤琅便默默退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