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邱及的家书紧赶慢赶抵达京城的时候,关于今年的政考迁调和对北伐大胜的贺会都已经结束。齐国公府里每天也都是热闹非凡,前来贺礼之人熙熙攘攘硬是在侧门处那红木的门槛上留下了不少脚印。
虽说每天都有得热闹,但其实府里稍深处就是另一幅景象,甚至都算得上冷清。而在后花园中,一位眉目沧桑的老人正和另一位紫金色华服的男人对弈,其袖口上栩栩如生的两条金龙攀附至肩口,不过此刻倒是举棋不定。
在旁边静候着的邱平此刻只觉得无聊,这刘持宗虽然贵为天子,但棋艺却是在这五六年里都没有多少长进,每次都是以自己老爹最后故意输给他而告终。
这也真是难为自己老爹了。
“邱将军,你上前来看看朕这步棋该怎么下。”
“陛下,您还是别为难小儿了。”
邱林立将天子的话给揽了过去,随后邱平便听到了刘持宗的一声长息:“这步棋容朕再多想想......”
没等话语说完自石街的小路上便脚步踏踏地走来位小厮,手上捧着一块青竹,隔着还有五六步远便停下脚步。
“陛下,邱将军,邱小姐来信。”
看着这小厮手里那块青竹,刘持宗瞬间就来了兴趣:“朕早就猜你那小女儿会送信来,真是择日不如撞如,快些打开念来听听。”
“是。”
看着那翠青的竹筒,邱林立心里不由得有些担心,不过一直在旁边候着的邱平在小厮还未打开前便站出来说:“陛下,不如让我读舍妹的信。”
“也好。”
合起的竹筒打开倒是简单,只是还没等邱平拿起躺在那竖着劈开的竹筒里的信纸,就听见陛下提醒自己说:“邱将军,把那半个竹筒给我。”
开始听到还有些不解其意,但邱平在看到于那青竹内侧写着的一串大字时,饶是这位大败北蛮的将军嘴角都忍不住扯动起来。
[欲烹牛食之]
“欲烹牛食之,这倒是有趣。”刘持宗实在没想到这位他当着朝廷上下称赞的第一才女,送来的家书第一句居然是向家里讨食,也甚是有趣。
“于太监,传我口谕,今年多赏齐国公府三头供牛。”
“是。”
“陛下不知,小女对此可是相当有执念,每年圣上的恩宠也大多都到了小女肚子里去。”说起这个邱林立心里就放下了不少,也乐呵着又说了几句邱及小时候的事。
“朕也都记得你上早朝时那吹胡子瞪眼睛的模样,那段时间朕可是都听闻你家里有了位喜欢上房揭瓦的女娃娃。”
刘持宗看着那半块放在石桌上摇摇晃晃的竹筒,言语中同样颇有感慨,只是那时也未曾想过这样的一个女娃会有如今的奇谋妙计。
邱平在刘持宗允了后才继续往后念,首先便是询问自己在北伐时的战果,在一字一句念出时,在场众人到是都能听出其中的迫切,而在后面一一阐明问题缘由时则让刘持宗都不由得扳直身子认真听了下去。
等邱平念完后刘持宗就让邱平将那几张家书递上前来,边看着又边让他继续念下去。
不过看着手里开篇的几句,邱平有些担心舍妹会不会在其中夹杂些不敬之词,不过越念邱平心里就越觉得安稳。
虽然信上都是对朝堂上安排的猜测,不过大多还是以对自己这个做兄长的希望和对老爹的关切为引。而其中暗含的意思尽管在稍加思索后便能轻易想到,却也没有一丝一毫对圣上的不敬。
而且其中对局势的判断无一不合圣上的想法,除了更细致些的时间上有偏差之外,倒是没有什么不同了。
在邱平念完这张信纸后便交给旁边的太监呈在皇帝面前,而邱平见陛下还在看先前问北伐战国的那张,本想停下,却在老爹的示意下继续念了下去。
此时邱平心里也已经放松了不少,而在翻看下一张时,上面的字迹就让邱平眼前一亮:“白明?老爹,小妹这张家书倒是写得认真,还有标题,要不您亲自看看?”
见邱平都这样说,邱林立也有了些兴趣:“拿来给我。”
同时他还瞥眼看了下皇帝正看的那第一张,再看自己手上这份明显能感觉字迹要好上不少。
或许是这封家书很重要?
邱林立想到这不由得严肃了起来,再念了遍开头那白明两字后才又接上了先前的节奏。
只是这封家书里的内容却逐渐开始奇怪了起来,邱林立只从中读出来一个自己女儿很喜欢的人,又是让她住到自己房间里,又是陪着她去挑玉石。
偶尔酸酸地写上那人平时并不多理会自己,但是在文中邱林立所能读出来的尽是自己女儿往那人身上靠。
就是一直在认真看有关北伐那张家书的皇帝都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邱林立的目光中也是尤嫌不够热闹:“邱将军,看起来小女眼下为情所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