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之夜,全城解除宵禁,各样式的灯笼挂满了各坊市的街道,亮如白昼。街巷之内,游人如织,在喜爱的新奇灯笼前驻足停留。人声鼎沸,猜答灯谜的声音夹杂其间。
京城中贯穿南北的主街称为“天街”。每年上元时为表与民同乐之意,京兆府都会在此处搭一高台,又竖起一架高高的灯楼。
灯楼上悬挂的各式各样的灯笼乃是请京中最精于此道的匠人所做。灯笼上贴有写着灯谜的朱红色洒金纸条,凡是有看中的灯笼,只要猜对了灯谜就可以免费领走。
如此这般,此处的灯楼便成了一处标志性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前来游赏。
楚家人随着人潮好容易挤到了灯楼前,第一眼见到的却是被一群姑娘们包围住的太子殿下。
“我就说怎么这么挤。”楚渺渺吐槽说,“原来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冲着太子来的。”
并不是很想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标志性人物的太子打招呼,楚渺渺打算就装作陌生人,在这里猜一猜灯谜算了。
但魏祯显然不是这样想的。
魏祯本人并不喜欢过分的热闹,熙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每一样都会令他觉得烦躁。以往年节的时候,他都是待在宫苑中静待深夜的烟火。
可是今年不同,有个最爱凑热闹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就提早出宫,站在这灯楼之下,等待那人的出现。
只是凑上前来说话的姑娘多到出乎他的意料,负责护卫他的侍卫只是尽力维持安全距离都有些费力。
魏祯硬按捺住心中的不快与烦躁,就在他想着要不要先离开的时候,眼角的余光忽然瞄到了正挤过人群而来的楚渺渺。
那一刻,魏祯心里所有的烦躁烟消云散,愉悦之色浮现眉宇间,乌眸中也有了点点暖意。
正巧此时,楚渺渺的目光也扫视而来,可让他感到失落的是在二人视线的一瞬间,楚渺渺毫不犹豫地挪开脸去,仿佛刚才她只是看见了一个陌生人。
陌生人。
魏祯面色微冷。他示意侍卫们将那些叽叽喳喳的姑娘们隔开,又让一个侍卫在人群中替他挤出一条路来,走到了楚渺渺的身边。
正在猜灯谜的楚渺渺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正仰头望着灯谜,喃喃念道:“日落江边一抹斜。”
魏祯只消瞥了一眼那灯谜,便说道:“是泊字。”
“啊?”
魏祯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传入楚渺渺的耳中。她还正奇怪这是谁嘴那么快,结果一扭头就看见了魏祯。
楚渺渺眨眨眼:“欸,刚才不是还在那里吗?”
“是啊,看见有人装作完全不认识我的样子就只好自己过来了。”
楚渺渺干笑了两声。
“灯谜猜出来了,去取灯笼吧。”
“哦哦,好。”
等楚渺渺取了灯笼回来,见魏祯正与兄嫂在说话。
她倒不是怕魏祯在兄长面前说她坏话,只是觉得此时的魏祯看起来似乎很是和善,以前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疏离好像不见了。
最先注意到楚渺渺拎着灯笼回来的是魏祯,他微笑着看向楚渺渺:“回来了。”
“噢,把我们猜中的灯笼都取来了。”楚渺渺忙回神,快步走到几人身边,将兄长为嫂嫂赢得的两盏递了过去,剩下的灯笼给了初荷一盏,又顺手递给魏祯一盏。
魏祯意外:“我也有?”
“刚才那个不是你猜中的吗,我怎么好意思抢你的功劳呢?”
魏祯也不推辞,接过灯笼,身后的侍从上前一步想接过灯笼替他拿时,他摆手拒绝了。虽然这个兔子灯过分可爱,瞧着与他不大相称,但这是楚渺渺亲手送给他的东西,怎么能让侍从来拿。
魏祯心情极好,提议道:“一会儿苍明湖那里会有放烟火,我们一起过去吧。”
几人离开灯楼,往苍明湖走去。四个人不自觉地分成了两组,楚沧浪夫妇挽手在前,魏祯和楚渺渺有意放缓了脚步,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落在二人身后。
“之前烦你准备年礼时辛苦你了。”
魏祯向跟在身后的侍从招招手,侍从趋而前,递上一盏做工精致的纱灯。
四面薄纱之上用画笔分别勾勒出四副楚渺渺颇为熟悉的景象——
一面上勾勒出的是平州的山水之景,一面是用彩色渲染出的平州城郊的春色,再转过一面来画着的是平州城内人群熙攘的街景,最后一面是一名环臂而立的娇俏少女,只是那少女的神情中尽是挑衅。
“这这这这这这……”楚渺渺指着画中的自己,讶异中又带了点羞恼地看向魏祯,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
为什么要把她的表情画得那么欠啊!
像是明白了楚渺渺的意思,魏祯解释说:“我们那日在街上初遇时,你不就是这副模样吗?”
一提起这事,自知理亏的楚渺渺气焰就矮了半截,只是嘴上逞强:“也没有那么欠揍吧?这个表情就好像在说‘有本事你打我呀’,我哪里有这样!”
看着强词夺理的楚渺渺,魏祯略想了一下把灯笼又收了回去。楚渺渺也不乐意了,拉住魏祯的袖子就问:“干嘛?”
“我看你不喜欢那就算了,当我没送过吧。”
其实魏祯心里也有一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