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杀星 > 第277章 乱世再临(一)

第277章 乱世再临(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送你了。”

“……”

“西北那边,这次我来摆平。”

像是在谈论今天的菜谁来买一样,沈夜北很平淡的说了下去:“不过我会带走几个名单上的人。回来之后,你要重用他们。”

柳余缺这次反应倒是奇快无比:“你是说,要让他们先跟你去西北历练历练?”

对于这么明显的事沈夜北不想多废一句话。他继而又道:“我来收缴军权。但收回后守不守得住,取决于你。”

柳余缺张了张嘴:“……都你做?你……能行吗?”

这次和上次西北平乱不同。上次只是收拾回鹘叛军,只局限于一地几省;这次却是几乎要和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军阀为敌——而沈夜北手上真正完全隶属于他的军队,也只有东北军不到十万人。

全境内所有军阀加一起,至少小一百万人的兵马。十万人对百万兵马,他是疯了吗?

可他是沈夜北。

沈夜北是无所不能的。

柳余缺抿抿唇,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多年来埋藏在自己心底的一句话:

“廷钧,我对你……近几年来并不算好。你为什么帮我帮到这种程度?”

“我不是帮你。”

沈夜北缓缓眨了一下眼。他的表情始终没有变化:“你也不用内疚,怪恶心的。”

——————————

西北督军马涉江,此时正在会客厅里会见从奥斯曼帝国远道而来的“客人”。

马涉江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身为回鹘人,他有着典型的鹰钩鼻和略微凹陷的单眼皮,几千年的民族融合让他和曾经的祖先早已在基因上离了十万八千里,可惜他的脑子始终停留在祖先来到华夏的那一刻,至今没有任何转变。

九年前的西北内乱,马涉江是最早一批参与叛乱的。但由于当时楚帝国国力、军力、财力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即便果断狠绝如沈夜北,也没有在战争结束后对他这样的人进行清算——毕竟,他们这样的人,当时也算楚军的盟友。

不清算的后果就是,为恶之人不会付出任何代价,无法吸取任何教训,甚至还会给其他想要作恶却尚未付诸行动的人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

在西北,沈夜北当初杀了二百多万人。可没有谁会想到,这二百万人都是叛军,以及手上沾了华族人的血且不愿投降的独神教徒。如果当时就进行彻底清算,别说二百万,五六百万都打不住。

“马将军。”对面的奥斯曼帝国“客人”却并非军人或者政客,而是头上戴着黑帽子的“长老”。在独神教里,长老就是负责传教的教士,是专职神职人员:“我们很高兴能获得您的支持,以协助我们在贵国的传教活动。不过在此之前,那些异教徒和无信者又该如何处理呢?”

马涉江大手一挥,用蹩脚的突厥语道:“法罕经写的很明白了,无信者该下火狱!至于异教徒——整个西北也没多少上帝教教徒,赶出去也就是,不要得罪西洋列强。”

长老们还是有所顾虑:“可是,据我所知,你们这里的无信者大概有两千四百万——”

马涉江打断了他:“不,没有这么多了。”他补充道:“九年前那次战争过后,这些丑陋可憎的无信者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千万人了。”

此话一出,连奥斯曼的几位长老都有些震惊:“只剩不到一千万?那也就是说……你们杀了一千四百多万的异教徒?”

“是无信者。”马涉江纠正。

“对对,是无信者。”按照法罕经,诛杀无信者是不需要理由的。异教徒如上帝教教徒还可以通过纳税来免于一死,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或者信仰多神的华族人,无论拿出多少钱都是无用。长老们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马涉江则又笑了起来:“觉得我们杀的太多了?”

“……”

长老们面面相觑。毕竟在奥斯曼,全国上下也只有不到五千万人啊。

“你们不了解这个地方。”

马涉江品了口茶,慢条斯理的捋了捋胡须:“华族人,蝗虫蟑螂一样的种族,除了生孩子和当苦力一无是处。他们卑贱低劣、没有信仰、不愿归顺全知全能的主,根本就算不上人!何况我们也只是杀了他们一千多万而已。阿萨辛长老,你可知华族皇帝这几千年来能杀多少华族人?”

他比了个数字,冷笑道:“历朝历代,他们的皇帝发动战争死在战场的华族人,都要超过当时社会总人口的10%;每次□□,都要死亡20%到一半的人口(注1);他们的汉武大帝,更是仅凭战争造成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相比之下,我们只消灭了他们不到二十分之一,已经很仁慈了!”

长老们面面相觑。他们自认为已经足够“虔诚”,可没想到异国他乡、早已融入当地一千多年的回鹘竟然比他们还要“虔诚”。虽然法罕经告诉他们杀无信者是对神的忠诚,但……

这也太极端了。

“呵。”见这些“圣城”来的神使们如此优柔寡断,马涉江也懒得跟他们墨迹,大手一挥:“行了,诸位长老只要负责好这里的教法国法律制定和教育推广,也就够了。散会!”

——————————

注1:参考https://www.gslzzx.gov.cn/art/2019/6/28/art_13109_753526.html,隋末唐初的人口降幅超过50%,唐初仅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突破8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也就是说,20%-50%的人口死亡比例并非本文杜撰,人如草芥或如飘萍,是有历史依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