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杀星 > 第201章 京都学子(三)

第201章 京都学子(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官员认为百姓都是不明事理的泥腿子、不配给自己提意见;百姓则要么对参与政策制定修改根本不感兴趣,要么滥用这种权利大肆纠缠、谋自己一家一户之私,也就是所谓‘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式的‘按闹分配’——而后者又必然让原有流程更加滞涩。如何平衡公正与效率、兼顾民意与合理性,成了后期咨议局制度推行下去的最大难题。

但以上所有的问题都还只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是教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教化和文明。

要让所有百姓都接受现代文明的教化,这就是新政、甚至以后所有变革的根基所在。这种教化并非自然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群体观念上的转变——那就是,自由、平等、法治以及公民意识。而这种教化,也绝非只有百姓需要接受,官员们更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刘可珍这时又举起了手。沈夜北向她点了点头:“请讲。”

“沈先生,什么是公民意识?”

她揣着明白装糊涂,抛出了又一个相当犀利的问题:“我们不都是帝国的臣民吗?”

“关于公民意识的定义,‘大西洋辞海’将其解释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通常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沈夜北微笑道:“也就是说,你是帝国臣民也好、共和国国民也罢,只要具备了此等意识,你就是真正的公民。

所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通俗来讲,当官府没有正当理由地破门而入时,你应当勇于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私人财产——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即是此意。可若衙门无缘无故砸了你家的门,你却转身给衙役跪下了、顺道还磕了三个响头乞求饶恕,这就不叫公民,而只能是奴才。”

下面再次笑成一片,就连刚才诘难式发问的刘可珍都忍俊不禁起来。

“至于维护他人的尊严与自由,也很简单,依旧以此为例:衙门砸了你邻居的门,将你无辜的邻人一家狠揍一顿、顺便放火烧了他的房子,你若能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为他发声伸冤、伸出援手,或者至少你能感到同情,这就证明了你有公民意识。相反,如果非但完全不同情,甚至还为他的悲惨遭遇拍手叫好、并且庆幸没轮到自己头上,这就不叫公民。

——有人可能会问了,不叫公民叫什么,畜生吗?不。说他是头畜生,都侮辱了畜生这个词。”

笑声于是更大了。部分男学生甚至笑到拍桌——倒也不是这番比喻本身有多好笑,而是沈夜北顶着一张严肃的脸,用如此正经的语气讲如此尖酸刻薄的冷笑话,实在是太富有喜剧效果了。

“最后,何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爱国这件事想必很好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责任感’这个词。

以某县咨议局为例:当一项损害百姓利益的政策被提上议程时,至少该县域内的民众应当意识到,如果自己不通过咨议局积极主动行使对县衙的监督之权,那么一旦政策落地,所有苦果都只能由他们亲自承受。意识不到这一点者是为愚昧,愚昧者尚可拯救;然而意识到这一点却怠于行使权利者,就是对自己、对社会毫无责任感,也就更谈不上公民意识了。

对于这样怠于行使权利之辈,即便朝廷将来使尽一切解数去保障他们的监督权,也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百无一用。最后若真自食其果,也只能说,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难。”

冷漠的语气与逐渐归于肃穆的内容,让会场重新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有个男学生站了起来:“先生,刚才听了您关于公民意识的讲解,我个人很受启发。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当大楚陷入危机中时,我们青年学子应当振臂一呼……”

这次没等他说完,沈夜北竟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的话:“不可!”

“……?”

男生呆愣在原地。他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话说错了,竟然引发阁臣大人如此强烈的反应。沈夜北此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稍稍平缓了心神:

“羊,是不能通过抗议和狼讲道理的。”

男生沉默了会儿,又问:“那么,怎样才能对付穷凶极恶的狼呢?”

“笨蛋!对付狼当然要用枪啊!”

刘可珍笑嘻嘻地打着岔,顺便聪明地立刻领会了沈夜北的意思。

她跟男生打完趣,这才转向沈夜北的方向:“先生放心,我们都是乖乖的小羊,会两耳不闻窗外事——好好读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