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看似热闹又不太热闹的氛围中渐渐走远。
齐霏基本上每日里都窝在家里学习,以至于爷爷奶奶都劝她休息休息。可是她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退路,她想走出这座小城,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可是考大学哪有那么容易,每个班能考上十几个本科就不错了,其他的也只能选择不入流的专科。她的成绩还远远不够,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埋头苦学。
她家在三楼,她做不出来题的时候,往往会看向窗外,凤山从南到北蜿蜒数里,冬日里的山上光秃秃的,不像是春日那样翠山青葱,给人希望。但是齐霏也知道,只有熬得过这寂寞的寒冬,才会看到春日的暖阳,所以就又低头读起书来。
偶尔也会跟张敏通电话,俩人聊聊学习,聊聊假期生活,张敏本来约齐霏腊月二十九去逛商场,无奈齐霏二十九就得跟着爷爷奶奶去城郊太爷爷太奶奶那儿过年,俩人只好作罢,待来年再约。
回城郊,在村里过年,也别有一番情味,可暂时忘却学业的繁重。老家的年味似乎要更浓一些,太爷和太奶给齐霏包了很大的过年红包,家里小辈的有和她差不多大的,也有比她小的,算起来有五六个,在一起放烟花,玩的不亦乐乎。柴火饭也特别好吃,热腾腾的红豆小米粥,萝卜馅的丸子以及炸的带鱼、藕夹、红薯条等等。
等到回家的时候,齐霏竟有些舍不得离开。太奶奶又给她带了许多的好吃的,说别让她学习那么累,放假了就回家里看看。
年初六那天,凤城又下了一场雪,虽然没有年前的那么大,但是也不小。寒雪压的树枝都低了,齐霏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不远处的广场上,篮球筐下的空荡,不觉失神。直到奶奶煮好了饺子,喊她出去吃午饭。
这两年,爷爷退休之后,可以帮着奶奶看着店,奶奶才得以抽空回家来,给她包饺子吃,还做了香喷喷的油焖大虾和干煸豆角。
吃完之后她穿上羽绒服,围上围巾,和奶奶拎着保温筒给爷爷送饭,一路上,雪依旧在飘飘冉冉的下,她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和快乐。
等到初八那天,尽管早晨一睁眼就在感叹时间过的太快,可还是早早的起床,吃过早饭之后,背着书包去上学。
第一节早自习,老高带着全班同学做了个大扫除。扫地、拖地、擦玻璃、擦窗台等等,不过班里六十七名同学,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派上用场,老高又叫了一些人去操场上铲雪,去打扫办公室和图书室,即使这样,也还有剩余。
差不多一节课的时间,班里已经焕然一新。
新年新气象,步入高二,齐霏也觉得自己似乎又长大了许多。她也给自己定了学习的目标,那就是到学期末,争取考到班级前二十五。
老高说,上学期期末,大家的成绩和排名跟期中考试没有太大的出入,就不大动干戈的调座位了,等到月考之后再说。然后就简单的将座位进行了平移,齐霏和周钺的位置平移到教室的左侧,齐霏坐在靠窗的位置。
新学期,周钺似乎收敛了许多,上课的时候很少睡觉和看小说了,基本上都在还算是比较认真的听课。
经过了上学期那将近两个月的磨合,齐霏感觉自己现在可以以更平静的心态和他相处,不再那么局促不安。
转眼正月已过,到了农历二月的时候,天渐渐的暖和起来,不再像冬天那样彻骨的冷。校园里梧桐树枝头的绿芽也渐渐的冒了出来,但是因着天还是带着些料峭的春寒,所以那绿芽也处在试探的阶段。
那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化学课,黑板上老师写的密密麻麻的都是那几道溶液酸碱性题的解题思路,齐霏还是有一些步骤听得稀里糊涂的,下课之后,脑子一片混沌。
她和张敏都不爱吃学校的饭,中午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回家吃饭,下午时间紧,就拿点面包、饼干和奶垫吧一下,等到晚上回到家,再多少吃点就可以了。不像那些住校或者是在外面租房住的同学,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学校吃。
张婧和她们班的赵蕊敲了窗玻璃的时候,齐霏以为她是找周钺的,周钺一下课就出去了,她只能对张婧摆摆手,意思是周钺不在。张婧却又跟她示意,让她出来,她只好出去跟她说清楚。
在后门处站定,齐霏说:“周钺不在。”
张婧挽着赵蕊的胳膊,笑着说:“我不找周钺,我找你。”
齐霏自然疑惑,不知道她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
张婧应该是很会和别人交往的女孩,齐霏不了解她,自然不能盲目的用“八面玲珑”这个词来形容她,只是觉得她笑意粲然的样子,带有几分若有若无的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