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从前在长林园听凤姐提过一句,“你探春妹妹相准了滇南王。”不由遐想,莫非滇南王此去就是上贾府求亲去的?
愣神之间,先头队伍已经走了半里路了。
待到二人紧赶慢赶来到荣宁街附近,已近申时了。
此时十里长街已经被围幙挡严,五城兵马司的兵备正在街衢两旁,撵逐闲人。
宝玉一旦靠近,就被兵备举板喝退下去。
袭人哪里甘心近在咫尺的安荣富贵不能再得,心念电转,扬声喊道:“这是贾府的宝二爷,你们五城兵马司的裘指挥使还是二爷的朋友!”
那兵卒一愣,随即嗤笑道:“你说的是哪年的老皇历了,如今做五城兵马司指挥的是锦乡侯家的韩大公子。景田侯裘大人都高升护军参将了。冒认官亲是要坐监戍边的,今日是滇南王来贾府下聘的好日子,且饶你们一遭,还不快去!”说着,又将手里的杀威棒给扬了扬。
宝玉只得连退几步,袭人急得满地干转,又想到贾府世仆都住得不远,不如先去找几个相熟的仆妇待为通禀。
岂止贾府旧人都走的走,散的散,袭人竟连一个熟面孔都找不到。
此时贾府荣禧堂上,首席坐按品大妆一味痴笑的贾母并探春,次席坐着滇南王。
贾政夫妇则侍立阶下,对于滇南王今日要求娶探春之请,哪有不应的道理。
前日他们已接了圣旨,探春被圣上赐号“彩云”和亲滇南王,三日后就要启程离京了。日子虽然紧了点,但是从前被南安太妃敲定和番的时候,府里也是东挪西凑了些嫁妆,加上宫里赏的东西,林林总总拢到一处,也不错看了。
滇南虽远,好歹还在中原版图之上,尚有邮驿可以通信。若被迫和亲海外,嫁与言语不同习俗迥异的西洋红夷,那才真是山遥海远,骨肉家园齐抛了。
从前稀里糊涂的贾母,今日忽然明白了几分,拉着探春的手说:“我的三丫头就是好,偏是两个玉儿可恶,久久也不来看我。若你们都在,我也不孤不独了。”
“老太太说得是。”探春笑了笑,心知黛玉此时就在潇湘馆中,只是不便前来,以免惊吓众人。待她明日姐妹们来添妆,林姐姐自然要回来看望老祖宗的。
正想着添妆一事,就听到琥珀通禀说:“老太太,清吏司家的薛姨妈、宝姑娘来了,正候在外头。”
探春脸上笑意一顿,心想这母女二人又是闻风而动了,不由冷脸道:“后门上该班的妈妈也太不像样了,今日王驾下临,阖府戒严,她倒好先掏出个鼠洞来。”
“王妃勿恼,是我请她们来的。”王夫人讪笑道:“王妃眼见着要出嫁,府中上下都需要人操持,我这精神一日短似一日,只她母女来了,我方有个膀臂。”
探春不好与嫡母争持,将头扭向一边。沐昭宁见媳妇儿生气了,哪里容人欺负她。
他也不管这薛姨妈、宝姑娘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直接发话道:“今日本王及王妃不见外客,婚礼议程全由礼部操办,无须岳母挂心。”又吩咐王府长史官说:“明日来为王妃添妆的堂客,若无请柬,一律不得入府。”
长史官朗声应是。
王夫人本就破了面相,此刻还讨了个没脸,越发臊得慌,还被贾政低声呵斥,再不敢多言。
探春见沐昭宁如此维护她,向他投去感激的一笑。
薛家母女没见到真佛,还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溜地从后门走了。
没曾想薛姨妈才走到巷口,与一个婆娘撞了个对脸,差点没把老腰闪了。
花袭人起先很是惶恐,生怕冒犯了贵眷,此时瞥见是薛家母女,简直如蒙救星!
她来不及与薛家母女见礼,忙去墙根下将蹲在地上的生啃红薯的贾宝玉拉起,推到了她们眼前……
眼见太阳快要落山了,滇南王才辞别王妃,与才赶上来的征南总兵卫若兰,一道应召入宫。
宣隆帝设宴款待功臣,又对年轻有为的滇南王、卫总兵大肆褒勉了一番。
沐昭宁与卫若兰双双看向太子,见太子略一点头,他二人立刻亲捧了虎符,递到了龙案上。
这两位年轻人颇识时务的举动,极大地取悦了宣隆帝,兴致越发高兴起来。
庆功宴上歌舞升平,一派喜庆祥和。
正当诸位将士酒足兴尽之时,一位内侍神情忐忑地走了进来,跪在丹墀之下,对陛下说:“皇上,南安郡主突发癔症没了。”
酒酣耳热的宣隆帝听了这个消息,登时睁大了一双虎目,只觉酒气突突地往心上撞,他试图思考些什么,但什么要点也抓不住。
呆了片刻才意识到自己的第三任皇后,还没有嫁过来就死了,还是疯死的。
这让他想起疯了的孝敏皇后,疯了的牛皇后,眼下又多了个疯了的火皇后。
孝敏皇后以泪洗面的模样,牛皇后与次子纵情的模样,不断地在他眼前来回闪现。
他试图用拍打自己的头,来驱赶那些越发恐怖的景象,可是一切徒劳。
阴气森然的闻嗅之声,腥臭扑鼻的污秽味道,仿佛有鬼神飘来,迫使他一会儿拱肩缩背,一会儿跳蹋嚎叫起来,一会儿半哭半笑起来。
其动作之滑稽,声音之怪诞,如同猿猴躁踊,凡目见者无不装醉笑倒。
禛钰冷眼看着这一切,皇帝憨戏迷离,还没意识到,自己只是坐在龙椅上的傀儡罢了。
从今以后朝堂内外、禁城上下、四海列国都只认中原太子,不识皇帝了。
贾府三小姐高嫁滇南王的消息传遍了京城,滇南王是当今新贵,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远胜西宁、东平二王,更不用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南安王,以及早早殒命的北静王了。
那些家中有适龄女儿的高门世家如何也想不到,人家滇南王早就心有所属,凯旋归来先去岳家求亲,再去皇宫。真真羡煞人也。
然而想要与贾三姑娘添妆把盏拉近关系的贵妇千金,都不得入门。就算是贾家正经的亲丁女眷,被请柬挡在门外的也不在少数。
薛宝钗也不强求,佯装叹了口气,抱着礼盒离开了。而今她手握贾府的凤凰蛋,这有去无回的人情不送也罢。
原来探春待嫁之地,恰是从前贾母院中,绛芸轩对面的西厢,黛玉故地重游,难免有些伤怀。
探春打点了好了家仆,才同惜春一道陪着黛玉先去拜见老太太。
侍书悄悄打起帘栊,让黛玉走进去,只见贾母正歪在榻上小憩,鸳鸯拿了美人捶,在她腿上轻轻巧打着。
鸳鸯抬头见到黛玉讶然瞠目,经年不见,打量再四,才确信林姑娘又活了过来。
像是若有所觉一样,睡得迷迷糊糊的老太太忽然睁开了眼,掀开貂毛毯子挣扎坐起。
她看到一个娇花软玉一般的姑娘款款向前,笑呵呵地招手说:“玉儿,你快过来,仔细被朔风吹凉了,你的身子骨可禁不得寒气。”
黛玉方欲牵裙下拜,却被老人家欠身搂入怀中,拉着她的手摩挲了半晌,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前言不搭后语的话。
鸳鸯见黛玉抬眼看过来,也只是默默摇头,黛玉还抱了三分希望,依旧笑盈盈地与贾母应答,大抵以劝哄安抚为主。
“老太太,玉儿一切皆好,还想请您老人家去长林园住些日子呢。”黛玉还想请王君效瞧一瞧外祖母的病症。
“我就不去了。”老太太抚着黛玉的鬓发,慈爱地打量着她,说:“你和宝玉如今都大了,也是时候成家了,也省得他成日里抱怨天抱怨地,没个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