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当我转入尖子班/ALL涛]招生组的战争 > 第14章 Chapter 14

第14章 Chapter 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学习中国史,没有比北大历史学系更好的去处了。”尹晟也在合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是杭州地区的第四名,在省内的位次则是第三十五名。目前在场的四位学生中,薛珅最不担心的就是他的去向,对沈以暄的信任程度甚至也要排在他之后。

作为高分段考生中极其罕见的政史地组合选手,尹晟对人文社科的热爱可见一斑。清华的文科专业少,他选择的余地本就不大。而对于炙手可热的清华经管,他的分数和位次又还差得远,在北大这样底蕴丰厚的综合类院校读文科才是他的最优选。薛珅也和他友好地握手,祝贺他将被北大历史学系录取。

“学校今年考得怎么样,今天只有他们四个签约吗?”张涛压低了声音询问一旁的江老师。

“全省前一百名有十个……不,九个人,按照往年的录取位次来看,过清北线的有七人。除了他们四个之外,还有三个学生,其中的两个女孩今天上午都签了清华,另一个男生还没做决定。”江老师思索一番,又补充道,“他的排名是这几位同学里最靠后的,所以他不太想去清北学别人挑剩下的专业,更倾向于去复旦、交大或者港大。”

张涛已然震惊得无以复加:“现在的学弟学妹们都好厉害……把我放在这一届,我的高考成绩恐怕都挤不进年级前二十名。”

江老师轻轻摇头,对他解释道:“托你们那届的福,这几年的生源质量的确好了不少,但头部尖子生的天资和努力程度都和当时的你们差不多。最重要的还是学校的培养模式有所转变,之前的校长退休了,李校长上任之后做出了很多改革。”

“是为了适应强基计划?”张涛试探性地猜测道。

“这的确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江老师端起水杯润了润嗓子,“我现在带的尖子班和你们当初的班很不一样。你读高中的时候有自主招生,班里想要留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都在参加学科竞赛,争取保送或者降一本线录取,像你这样全心全意投入高考的学生很少。”

张涛高二开学才转入尖子班,纵使他天资过人,却也远远谈不上天才,那时投入学科竞赛已经太晚了。

“学校现在开设了专门的竞赛班去培养各学科的国集和金、银牌选手,把高二甚至高一的学生送进清北去读少年班。”言及此处,江老师笑了笑,“姜凡倒是生不逢时,今年北大有了‘物理卓越计划’,清华大概也快了。如果清北几年前就开设这种物理少年班,说不定他也早早就去读大学了。”

张涛怔了怔——他竟然为这所谓的“生不逢时”而产生了几分侥幸,但接踵而至的罪恶感立刻就压倒性地占据了上风。

“我现在带的班对外叫实验班,综合性更强一些,里面都是以高考和强基计划为主赛道的尖子生,也有不少人参加竞赛,但强度没有竞赛班那么大。”江老师一直都站在制度和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年纪虽然不大,却也见惯了大风大浪,“竞赛和强基有相当大的重叠之处,能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并直接保送的学生毕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竞赛班的学生最终还是要通过高考和强基计划来进入大学。那些非常有希望经由强基进入清北的竞赛金牌选手也会在高三这年被编入我的班,尽一切努力去提升高考成绩。因为清北强基的门槛也很高,按浙江省前两年的数据来看,普通考生的强基入围分数线只比正常录取分数线低十到二十分左右。就算是拿到破格入围资格的竞赛金、银牌选手,超过一本线的高考分数也只是一块敲门砖,想要顺利被录取,至少需要达到能考取中游985的水平。”

“我看了学校公众号的推文,去年上清北的人数已经有三十多个了。里面大多数都是通过竞赛和强基被录取的学生吧?”张涛仰头饮尽了第三瓶矿泉水里的最后一口,轻度中暑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就是降温和补水,他现在喝得有些胃胀。

江老师的笑容里带了些许得意:“没错。今年说不定有望突破四十人,因为我班里裸分超过清北线的学生比去年那届尖子班要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