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空天是八年制本博贯通培养,之后能去更高层次院校深造的概率比较低。另外……我想你应该也有所了解,在北航这种名列10043行政令的学校念书,读的还是和军工国防有关的专业,几乎不存在出国留学的可能。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选择了未来空天,你恐怕就没有后悔的机会了,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吗?”李想的语气平静得毫无波澜,问题却尖锐得一针见血。
季帆没再像之前那样立刻出言反驳,而是沉默了一阵才缓缓开口:“选了未来空天,我只是有可能后悔,可如果在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我就一定会后悔。去北航学飞行器制造,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梦想。十年以来,我只喜欢这个,没有备选,也没有后路。”
张涛怔愣了一瞬,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的一个春日午后,那时的他只需要稍微侧过脸就能随时看到姜凡。他的天才同桌在高三那年参加了堪称地狱级难度的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PhO),顺利获得国奖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了清华物理系的数理基础科学班。
签约早在高三上学期的冬天就已结束,但他却直到五月才知道姜凡究竟和清华签了什么专业——甚至还不是从姜凡的口中,而是从阳光高考网站上公示的保送生拟录取名单里。倒不是姜凡有意隐瞒,只是张涛不问,他便不说。
“所以……为什么是物理?”张涛犹豫了半晌,还是凑到姜凡的耳边,轻声提了个没头没尾的问题,尽管他不确定这个词还算不算禁忌。
此时正值午休期间,他被这个疑问困扰得在桌上趴了半天也难以入眠。作为一名有权在清北任选专业的国家集训队成员,姜凡完全可以像绝大多数的物竞保送生一样,选择更热门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而不是继续一门心思地死磕物理。
姜凡没有彻底睡着,他听见张涛的声音,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他的世界一片模糊,张涛的面容也朦朦胧胧。他却明白张涛那个没有前文的问题到底是在问些什么,于是他望着他的眼睛:“我喜欢物理。”
张涛从没和不戴眼镜的姜凡对视过,失去了一层玻璃镜片的阻隔,他下意识地想要闪躲。可姜凡的目光却不似他印象中那般冰冷凌厉、似刀如枪,或许是暮春午后的暖风抚平了嶙峋的棱角。
他们离得很近,近到他开始怀疑姜凡能否听见自己过速的心率:“……我也喜欢物理。”他没经过思考,全凭本能地说出这句话。
只是话一出口,他便为自己的不自量力感到羞愧。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格在姜凡面前说出“喜欢物理”,他也同样在去年秋天参加了物理竞赛,可仅仅止步于浙江省的省赛,获得了一个当时已经在自主招生中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省二等奖。连省一等奖都没有拿到,更不用说入选省队,参加全国竞赛了——他连跟姜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张涛鼓起勇气,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天才同桌的冷嘲热讽。但和他预想中的不同,姜凡只是对他笑了,这个总是不苟言笑的少年罕见地将唇角抿起上扬的弧度:“那北京见,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