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如意探花娘 > 第138章 第 138 章

第138章 第 13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舒青就再也说不出敷衍的话来了。

王启凡收回目光,微微低了头,道:“我知道帝京有许多给我这样年纪孩子开办的私塾,里面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我可以在那里替您打听消息。”

他似乎生怕陈舒青觉得他只是为了想去帝京的私塾,才会如此坚持,立刻就补充道:“我父亲攒了十两银子,能够给我付束脩的。我听说帝京的书斋有抄书的活计,我会多接一些,这样以后的束脩也有了。”

他说的这样认真,规划得如此完满。

陈舒青陡然感到一阵心酸。她深深呼吸,克制住自己翻涌的情绪,道:“你怎么知道的?”

“上一次您去帝京的时候,许先生和我说了一些、一些王太师的情况。被牵扯进秀才被杀案的谢师兄终于回来了,我就向白铜问了很多案件的过程。还有阮姨她们来到秀水后,和我父亲一同在毛纺所和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我经常能碰到她们……”

就像拼图一样,王启凡不断地从周围人身上拾取一些零碎的片段,然后把它们拼起来。

的确就像他说的一样,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书院和毛纺所的人们都很喜欢他,说话也很少避开他。因为父亲也在白木书院帮工的缘故,他有了比旁的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常常能够在蒙学散课后,跑到明道斋“蹭”谢峰和秦兴昉的课。

除了事关皇族的旧事,他不甚了了外,其余的事情,他大都猜出了七七八八。他甚至比陈舒青更早知道了谢峰和秦兴昉的计划。并且为自己犹豫不决,没有将这个计划及时告诉陈家父女而懊悔。

现在,他听说陈姐姐力主全家上京,并且将全家凝聚心血的书院都交托给旁人,他立刻就明白了。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陈舒青既感到欣慰,又有几分好笑。欣慰自是替王启凡高兴,幸好他的父亲没有将他拘在山野,而是努力带他来到城镇,读书进学;好笑则是替表哥和谢峰感到尴尬,他们以为自己布置得天衣无缝的妙局,竟然早被一个小孩子看出来了。

当然,她自己也过于托大了,竟然以为整个秀水没有人能看出陈家进京的真实目的。

幸而,谢峰、表哥和她都还有一点运气,这窥探出真相的人,是完完全全站在他们一方的,而且全心全意为他们筹划,王启凡见陈舒青已经相信了自己,便道:“陈姐姐,我知道你们此去十分艰险。可是帝京人多事烦,你们若没有可以亲信的人,岂不是举步维艰?”

他认真地点头,明明白白地示意陈舒青,自己王氏父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吗?”此时的陈舒青当然不再怀疑王启凡是如何推测出这一切的,但她依旧有些犹豫。

她甚至已经以霍部人可能趁九边动荡,入境祸乱为由,请舅父带着舅母避居到南部,与王太师等人无涉的州府。

在如此的情况下,她可以将王启凡父子拖入这团乱麻中吗?

王启凡给了她肯定的答案:“当然值得。没有陈山长的关照,我们父子怎能在秀水安居下来,我又哪来的机会求学读书?”

陈舒青想说,这不过是小小的恩惠。

王启凡已经抢在她前面继续道:“我最喜欢山长所讲的《论语》。”

他翻开手中的册子,几乎是瞬间就找到自己的那句话。

那是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对话,

子路问自己的老师,如何才能“成人”。这是《论语》中常见的话题,成人意味着“全人”,可以视作每一个儒生所追求的境界。

孔子先是举出了一些当时的优秀人才以为例子,如智慧的臧武仲和勇敢的卞庄子等。他认为要集合这些人的优点,才能成为“全人”

随后,他话锋一转,谆谆教导子路说,现在的全人哪里需要这样,只要能够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便可以称为全人了。

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孟子所云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样,都可以视为做人的努力方向。

现在,王启凡重新变回了那只骄傲的小公鸡,半仰着头,认认真真地道:“我如果不知道您和陈山长的处境便罢,如今已然知晓,怎么能只顾着独善其身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