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里正家的同李寡妇一说完,李寡妇立刻就感恩戴德的应了,又拉着赵里正家的手落泪道:
“不瞒大妹子,那扛树的活计我早就不想让池哥儿去了,才多大的孩子,压得腰都弯了。前几日更是险些让棵树给砸了,那孩子回来却一句都不说,还是同他一块儿的告诉我,我才知道。
我如今可就剩这么一个儿子了,他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赵里正家的听了也吓了一跳:“要我说,你快别让孩子去了!那活儿危险不说,还累人,哪是个孩子能干得了的?茂哥儿从小就瘦巴,可别再真累出个好歹来!”
又道:“你也别总为眼下的日子发愁,如今你家也无甚花钱的地方了,就算有些饥荒,再慢慢还就是了~”
李寡妇忙点点头:“嗯,我也是这样想的,等他回来我就不让他去了。”
又打听:“我听说这雇人的东家是从京都来的,以前可是做太太奶奶的,咱这笨嘴拙舌的,也不知人家能不能看的上?”
“你又不是去卖嘴儿!”赵里正家的直接被她给气笑了:“你就放心吧,那叶家小娘子最是爽利,为人处世也大方,绝不会为难你的!”
又道:“正好天还不晚,我这就带你去一趟,将这事儿定下来你就踏实了!”
待到了夏知秋处,见眼前小娘子一口一个婶子的叫着,没半点儿瞧不起人的样子,李寡妇才终于放了心。
又听夏知秋说:明日一早就能来做工,每天还管一顿饭,吃的还是白面包子加粟米粥,就更高兴了。
于是,第二日一早,离着卯时还有两刻钟呢,李寡妇就到了。见夏知秋已经起了,正搬着昨儿发的两大盆面出来,忙跑过去将盆接过来。想了想后又道:“东家,这发面费力气,以后等出摊回来,我帮着您把面发完了再家去。”
“那可就多谢婶子了。”
夏知秋笑笑,昨儿她也听赵里正家的说了这位李婶子的家庭情况,便想着若是对方干的多,倒时候再私下多贴补她几文就是了。
又见其依旧神情紧张,张口东家、闭口东家的,忙又朝其安慰道:
“婶子,咱都一个村住着,您又是我的长辈,以后就同顺子婶子几个一样唤我叶落家的或者叶小娘子就成,您这总东家东家的,叫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怎么行?”李寡妇忙摇摇手,以前她去镇子上给那些大户人家做零工,都是喊东家的。
“怎么不行?您看我这家里,也是破破烂烂的,甚至还比不得婶子家,只不过是开的买卖摊子需要人手,这才请人过来帮忙,除了这个,咱不都是一样的?”
夏知秋指着自家寒酸的家当继续劝,李寡妇说不过她,这才不得不改了口:“那成,以后我也唤你叶小娘子吧。”
正说着,就听门口顺子娘的声音传来:“呦!我还以为我来的够早了呢,没想到有人比我还勤快!”
边说边瞪了李寡妇一眼。
“李婶子也是刚到,”夏知秋笑着接话,“以后您二位都不必这么早,再晚两刻钟也使得。”
“这不是怕头一天误了你的事儿吗?”顺子娘上赶着笑,见叶慧正往筐里装盛馅料的坛子,忙抢过来:“这坛子沉,你小姑娘家家的,以后这搬搬抬抬的喊我就成。”
叶慧…忙礼貌的笑:“谢谢婆婆。”
待将要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夏知秋一行也准备出发,临行前又嘱咐留下养伤的叶落以及照顾他的风哥儿:
“灶台上有昨儿买的烧饼和煮好的茶叶蛋,饿了你俩就先凑活吃点,等我回来再做饭,伤口记着别沾水。”
自认家中唯二男子汉的叔侄俩……
——————
有了两个帮工的,夏知秋几个也不用再提前包饺子了,只需将馅料调好,再将面发了,等到了摊子上,再现卖现包。
顺子娘和李寡妇都是干活的好手,包包子、饺子的活儿几乎不用夏知秋再伸手,有她俩就足够了,看摊子招呼客人的活儿又有叶蕊负责,
夏知秋在摊子前看了会儿,见一切井然有序,便带着叶慧去了镇上大集,除了买要用的食材,还给家里人一人扯了块粗布,打算趁着春种还没开始,让叶慧在家待几日,将一家子的春衫给做了。
这眼见就暖和了,一家子都还穿着棉袄呢。
待到了午时,共卖了四笼包子,二十六碗饺子,加上粥和鸡蛋,共进账五百二十文,刨去人工成本,差不多挣了二百六十文。
顺子娘在心里略一算计,惊的眼都亮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包子摊竟这般挣钱。
待回到家,叶落已经拖着伤腿熬了锅糊粥,还蒸了个惨不忍睹的鸡蛋羹,炕上的草席子也编了三分之一左右,
“我一直起不好这个头,编了拆拆了编的,要不然这会儿能编一半了。”
叶落有些懊恼,明明看他媳妇做起来挺简单的事儿,他却总是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