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京华恨惋 > 第20章 第二十回 召觐

第20章 第二十回 召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主子的话,”虎佩亭叩首上禀,“贵妃娘娘问了问伤情,又抱着国舅爷哭了一阵,最后……规劝国舅爷早日成亲。”

“那国舅爷是如何作答的?”

“国舅爷说自己丢了一只眼睛,不愿意连累旁人一同受苦,因而婉拒了娘娘的好意。娘娘还说……要请主子为国舅爷下诏赐婚呢。”

三生天子闻言谓虎啸林道:“你听听,她倒替我做了主了。”

虎啸林稍稍一摆手,虎佩亭眼尖瞧见,赶忙行礼退下。

三生天子一面由虎啸林搀扶着起身下炕,一面又说:“日月催人老,我都四十三岁了——太祖皇帝这等年岁时尚在闯尸山、踏血海,我却已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了。”

二人步出西暖阁,迎着秋风缓行于慕霜宫内。

“秋风侵扰,寒意渐深,太子的病怕是要更重了。”三生天子沿着游廊一路向前,不时地打量着头顶的彩绘,“虎啸林,近来他还那般刻苦用功么?”

“是,太子殿下日日手不释卷,纵使恶疾缠身也不曾懈怠。”

三生天子笑道:“不愧为国朝储君。”

“近来贵妃娘娘常常念叨未曾为皇上诞育子嗣,因此琢磨着传花文鼎入宫请脉呢。”

“不必了,”三生天子倒十分豁达,他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儿子……养一个就够了。”

皇帝看似在围绕太子而温言叙话,但虎啸林不得不略作联想——皇上惟有太子一人为嗣,可先帝爷不止皇上一子,尚有皇弟葆宁王在世。

三生天子降生之日——彼时道宗皇帝在位,为皇长孙的出世而尤感开怀,当即下诏册封为皇太孙。后道宗禅位,先帝登基,三生天子被立为元储。先帝驾崩之日,三生天子二十八岁,而当今太子与葆宁王同为六岁。

葆宁王于法统上是三生天子之弟,出生之日却比太子还要晚一些,由此深得三生天子宠爱,几乎与亲子无异。在位十五年来,皇帝一贯对葆宁王百依百顺,甚至专令他坐镇太宁局排演戏目,可谓极尽荣宠。

而所谓“儿子养一个就够了”——莫非皇上竟是厌恶葆宁王的么?

以往可从未显露出来过。

虎啸林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地应付着皇帝近乎漫不经心的谈笑,根本不敢稍有轻视。

三生天子自幼聪敏过人,诸艺皆能,尤得祖父道宗钟爱;复又博览群书,熟谙帝王心术,生杀予夺俱在他一人口中。“伴君如伴虎”绝非虚言——即便是在旁侍奉多年的虎啸林也捉摸不透三生天子这种忽功忽罪的心思。

“我听说东宫往内侍省退了个小宦官,这是真的么?”三生天子饶有兴致地回首问。

“回皇上的话,”虎啸林躬身奏禀,“确有此事。据太子身边的贴身内侍宗承受言讲,那小宦官是伺候殿下时失了仪态,故而……”

“改日将他召来。”

“老奴遵旨。”

……

崔文纯孤身一人行于吏部衙门之内,念及又要推举宰执,难免一阵烦闷。

当他至静室向左侍郎朱瓒宣读完旨意,朱瓒亦轻轻地喟叹了一声。二人一同于书案旁落座,一时并未出言。

良久,朱瓒缓缓地起身,往书架处捧了文书后转回,因说:“尚书令名虽长官,实为虚职,尚书省大权尽在仆射之手。既然周仆射荣升尚书令,朱某便力荐乌台安世公递补。”

听他提及费名臣,崔文纯不由笑道:“朱公今日之见仍与先前廷推宰执时相同。安世公惯为干臣,自然是一时之选。可惜廷推本无单荐一人之理,朱公须于忠纯之臣中再择二三聊慰上心。”

朱瓒皱眉道:“崔学士说什么‘廷推本无单荐一人之理’?且问太祖、太宗,廷推岂有吏部左侍郎与翰林学士私相议定之理?本朝一应规制俱源于太祖,皇上如今竟多有废弃不用,凡事只图一役毕功,诚非社稷之福。”

崔文纯叹道:“上意如此,你我无甚能为。”

半晌,朱瓒沉沉道:“我荐御史中丞费名臣、礼部尚书沈叔驳、刑部尚书李乃安三人,不知崔学士有何高见?”

思索了片刻,崔文纯颔首道:“李公历仕两朝,深通刑名——朱公所言与崔某之意相合。”

计议已定,复又忐忑不安地等候了半晌。见三生天子与太子未曾遣使传书,二人这才各自拟了奏疏,着人递了上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