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京华恨惋 > 第1章 第一回 烦疴

第1章 第一回 烦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朴怀诚请痴痴先生亲览

不滞瀚流,往溯求贤聚。传上谕,身须去。权由飞絮,情遣桃源绿。

览毕,方丈即命弟子持札去见莫元舒。

……

居室内不时地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桌案上铺着几张熟宣,上面胡乱涂抹着许多墨汁,似乎要掩藏什么。借助自窗外悄然潜入的日光,依稀能辨认出纸上模糊的字迹——河东侯。

莫元舒声嘶力竭地喘了几口气,试图自床榻上挪去桌案旁取几卷书,可惜病体沉疴,四肢发软,根本不能起身。

忽闻开门之声——兴许是知晓莫元舒实在无力下榻亲迎,那人便径直走了进来,将一纸文书胡乱往榻上一掷,口中道:“不知你有何等造化,竟可觅得朴怀公一场恩遇。”

莫元舒本欲出言相询,却咳嗽着无法开口。

“你原来也出身将门,按理说应当身强体壮,总不会是这么一副孱弱多病的模样。”小沙弥嫌恶地用手挡在口鼻处,以此阻隔病气,“我看朴怀公也是瞎了眼,居然打算结识你这种罪臣之后。”

莫元舒声嘶力竭地咳嗽着,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你爹莫度回当年在河西贻误军机,让朝廷三战三败,害死了多少忠臣良将!”小沙弥愈发愤慨,重重一拍桌案,“姓莫的,你们家造了这么多的孽,你怎么还能好端端地活在世上?”

“不……不是……”

莫元舒想要辩解,可他又不知该如何遣词。

在过往的岁月中,他曾无数次开口说出真相,却只能得到加倍的怒火或冰冷的讥讽。

其父莫度回曾随河东侯征西——可惜河东侯治军无方,又拒纳莫度回忠言,以致三战三败,折兵数万。

“若不是崔枢密明察秋毫,皇上险些误判忠臣。你爹被下诏赐死……也是天遂人愿,自作自受。”

小沙弥言讫而去。

莫元舒含糊不清地念着仇人的姓名,忽觉头晕目眩,一阵更为猛烈的咳嗽将他彻底打翻在床。

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梦境。

父亲向宣旨的宦官毕恭毕敬地磕了头,继而微颤着双手端起鸩酒,真切的绝望自他那始终沉静的神情内缓缓渗了出来。莫元舒与母亲哭作一团,濛濛烟雨之中,“河东侯”与“崔枢密”正欢笑着谈论都下趣闻。

河西战败,三生天子大为震怒,急遣枢密副使崔缜赶赴河西查察。崔缜与河东侯本是世交,故而合谋诬陷莫度回“贻误军机”,使得三生天子诏赐莫度回自尽,阖家长流南疆。

莫元舒时年十五岁,于南疆身染恶疾。因势单力孤而无力延请名医调治,始终未曾康复。

历劫十载——至去年三生天子万寿,崔文纯力请大赦。三生天子颁诏嘉纳,莫元舒蒙恩北归,一路见得民生困苦,不免满心忧戚。

适逢太子加冠,东宫获准置设僚属。太子詹事与莫度回有旧,遂表荐莫元舒近前侍候。经太子首肯,东宫礼聘莫元舒为司经大夫,专掌信札图籍一应俗务。

莫元舒本欲从速入京,孰料痼疾复发,只好忍病栖居掇香寺。心绪不宁,因而伤神劳心,念及慈父蒙冤身殒,自是千般痛惋。

寺内僧众不晓其前途如何,单论是方丈故人,表面亲敬,实则背地里贬损讥刺,屡番苛待,莫元舒只好伪作不知。

近来他不图茶饭,身惫意懒,往往咳至夜半而不得安歇。好在春风渐至,一扫夙往孤寒,布衾亦减去数重。然大病未愈,难免迷惘昏沉,颅目一派杂沓。

目光渐渐转向手里的笺札——字迹风神洒落,深具一番风骨。

莫元舒不识得什么“朴怀公”,他粗重地喘息了许久,心内倒格外珍重起来。

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情愿与他结交,“莫元舒”三字一贯只能换来嫌恶厌弃与避之不及。

莫元舒攥紧了手里的信札,自思入京后须得设宴与“朴怀公”相会一遭,也算不负这可贵情谊。

意有所动,便舍出几两银子复请了郎中来瞧。虽仍不收奇效,好在已进得了饮食。

逾有十日,东宫遣宦官来催。莫元舒只得拾掇了行囊,扶病随那宦官去了。一众沙弥见之,自是噤若寒蝉,怯懦无言。

太子对新任司经大夫履任一事本不在意,单令御医为其问诊而已。莫元舒自知身属罪臣之后,每日只阅览书册,不敢多作逢迎,深觉乏味,得暇即追忆“朴怀公”数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