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航行三日,一行人于暮色时分抵达京城。
顾不言先将金毋意送至世安苑。
也来不及坐下喝盏茶,便急着要离开。
“大人。”
她在身后唤住他:“很急么?”
他点头,“我得先回府跟母亲说一声,再趁天黑想办法拿到当年许定坤的案卷。”
她喃喃叮嘱:“大人要小心。”
他“嗯”了一声,却也并未离去,而是静静看着她。
无边暮色映得她双眸明亮而澄净。
从那眸里,他好似看到了关切、不舍。
亦或还有某些别的东西?
某些不再需要掩饰与伪装的东西?
他们的关系好似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某些更为真诚、更为深刻的变化。
他蓦地有些后悔,“我……也不是非得现在就走,留宿一夜也不是……”
“大人……”她突然打断了他。
因为太突然,她一怔,他也一怔。
空气沉静了片刻。
随后她微微一笑,“大人忙正事要紧,勿要因琐事而耽搁。”
何谓琐事?
他与她睡一晚也算是琐事?
他莫名有些懊恼,可又不便发作。
“罢了,我先走了。”
他说完也懒得再看她一眼,转身走出前厅大门,高大的身影被斜阳拉得又瘦又长。
原来她对他并没什么关切与不舍。
原来他们的关系也并未因此次出行而发生什么变化。
在斧头帮的同生共死、在温汤里的极致快乐,终是一时情动。
一切都没有变!
一切皆是他想多了!
他握了握拳,于暮色中狠狠吐出一口浊气。
回到顾府时已是一更天。
冯氏不知他会突然回来,连晚膳也未来得及留,急忙吩咐秋玉让厨房开火备膳。
用膳的功夫,冯氏将这段时日府里发生的琐事一一道来,尤其提到宫里的御侍赵富来过顾府一趟。
顾不言一顿:“他来做甚?”
“他送来了几颗老参,说是替皇上表关切之意。”
“皇上关切母亲?”
“我也好生奇怪,皇上何时与我这般亲近了?”
顾不言放下筷箸,一时疑惑。
又问,“赵富还说了什么?”
冯氏想了想,“也没说什么特别的,都是些场面话,送完老参后饮了两口茶水,便回去了。”
说着也不禁有些疑惑:“莫不是太后发话让皇上与咱们走动走动?”
顾不言冷哼一声:“太后自己在皇上面前都说不上话,哪还有底气发什么话,再说了,她对咱们顾家何时有这情分?”
冯氏叹了口气,一声无言。
“母亲放心,明早我进宫见到皇上,便知晓内情了。”
“你且万事小心。”
“孩儿遵命。”
当夜,顾不言将母亲送回屋歇息后,便换上一袭夜行衣,跃出窗口,纵身消失在夜幕中。
许定坤谋逆案乃大案,案卷皆封存于刑部库房。
库房四周虽也有差役值守,却比顺天府黄册库好进多了。
因夜间无人主事,顾不言只需向差役报出自己身份,便可以办案为由堂而皇之地进入其中。
库房的卷册同样浩瀚如海。
顾不言以案发时间为序寻找。
耗费一个多时辰,终于在一处架格里找到了许定坤的案卷。
他将案卷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
卷中内容很简单,不过短短几句话,便概括了许定坤如何带领羽林军以下犯上逼宫谋逆的。
没有同谋,没有背后主使,许定坤一人谋划了所有。
但当时先帝并未杀他,仅是将他收入狱中。
许定坤被斩则是在十年之后的癸酉年,也就是新帝登基的那一年。
整个许家被族诛,许定坤被腰斩。
而卷宗末尾还写有一行不显眼的文字:许定坤之妻不知所踪。
顾不言看着“不知所踪”四个字,心中一时疑惑。
一个弱质女流,会逃去哪里?
以朝廷之力会找不到一个弱质女流?
许定坤乃一朝重臣,深受先帝宠信,他为何要谋逆?
为何要往碧逻城送出那一封信?
他更不解既然许定坤犯了如此大罪,先帝为何不杀他?
而当今皇上为何一登基就要杀他?
顾不言暗觉许多事都不合理。
他也记得李敬忠一字一顿说的那句话,“许将军是不会谋逆的”
往事如云如烟,拨不开也搅不散。
虚无如梦境,残酷如炼狱。
他只得将卷宗重看一遍,再将时间线拟一遍:
许定坤于丙申年派李敬忠前往碧逻城送出一封信,从而导致神机军诈降,碧逻城之战大败。
四年后,也就是庚午年,许定坤因谋逆罪收入狱中。
也是在这一年,送信事件被金明赫知晓,致金明赫去姑苏城与上官祁吵了一架,并因此去质问送信人李敬忠,李敬忠顺势给他画出信中图样。
十年后的癸酉年,新帝登基,族诛许家,并腰斩许定坤。
六年后,也就是乙亥年,诈降的神机军成为叛乱的四方军,信中图样成为四方军暗符。
也就是在这一年,金家因这幅图样而满门被斩。
看似不相关的人与事,总是被某只看不见的手连结在一起。
不明就理,不知因由。
顾不言深吸一口气,继而合上案卷。
他想,明日入宫或许可以去问一问皇上。
但那个从不以真面示人的年轻帝王,会据实以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