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靠科举位极人臣 > 第23章 二三章

第23章 二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等饼哥走了后,一直站在角落没吭声的小孩才开口:“小志哥,你找的这个人靠谱吗?”

小志:“饼哥人很好,之前我生病的时候,没人愿意借钱,只有饼哥愿意借给我们,要不是那几百文,恐怕我都撑不到三叔来。”

没错,小志就是那个高烧不退的小乞儿,他哥哥去替顾三叔服了徭役。

当时顾老婆子见小孩可怜,还让儿子多照顾对方几分,顾三叔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不仅请了郎中替对方看病,还掏了几百文钱替对方租了个小院子,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

小志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痊愈之后多次去豆腐摊帮忙,每次一到饭点就跑了,生怕麻烦到顾家人。

顾三叔还专门去找过对方,称只是为了完成他哥哥的嘱托,让小志不用这么客气。

小志在其他时候都很听话,这时候就有些固执了,只说哥哥做了他能做的,他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

小志心里很清楚,顾家出钱哥哥去服徭役,已经算是两清了,但顾家还给自己请郎中租院子,让自己脱离乞丐身份,这份恩情是怎么也换不完的。

也正是如此,顾家人对小志的感官都不错,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捎一份,就差当个正经亲戚来走动了。

顾彦清这次有事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小志哥,这次计划除了过程出现了一点偏差,其余的都很完美。

其实顾彦清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名人效应。

豆竹本身味道不差,再加上外形像竹枝,名字也跟竹有关,本身就注定会受到那些读书人的喜爱。

那些书院的读书人,哪个不以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喻,竹又是四君子里面唯一一个不是年年开花的植物,地位特殊,竹子做的毛笔都要比普通毛笔贵上几成,可见那些读书人对竹有多追捧。

何夫子弱冠之年便中了秀才,在整个阜西县都很出名,各类的文会都会邀请他参加。

顾彦清正是看中了何夫子在阜西县的名声,先让豆竹在何夫子心里扎根,只要何夫子愿意出门介绍,那推广到全县都不是问题。

计划看起来简单,但也花了顾彦清不少时间,首先就是要如何说服何夫子。

何夫子看起来贪财,却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不该他拿的钱他一分都不会拿,所以干娘建议的送钱请他代言这个法子是行不通的。

最后还是顾彦清打听到何夫子的娘子身体有点问题,行动不便 ,这才想到了用豆竹的功效来说服何夫子,只是没想到师娘很喜欢豆竹的味道,专门让何夫子买。

等到何夫子去县里参加文会的时候拿出豆竹炫耀了一波,事情的走向就有些离谱了。

因为豆竹产量不高,又是在文会扬名的,所以一波波的读书人直接将豆竹包圆了,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出豆竹只卖读书人的说法,而且越传越离谱。

到最后都传成只要吃了豆竹就能成为读书人,离谱到顾彦清这个始作俑者都觉得离谱,但不少疼爱儿女的老百姓去鹤鸣楼守着要买一份豆竹。

还是鹤鸣楼的东家出面,称豆竹只是单纯的吃食,最多有轻微强健骨头的效果,但也比不上骨头汤,让大家别听信谣言,最后又承诺三日后豆竹会不限量售卖,何夫子也和一众好友辟谣吃豆竹能成读书人的说法,这才让诸多百姓退去。

但退去归退去,豆竹还是要买。还是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学堂的其他孩子都吃了就我家孩子没吃,那从起步就落后对方了,绝对不行。

“何师兄,你这次玩得可有点大了,要不是我及时赶回来,恐怕他们就要注意到你了。”身穿月色暗纹长袍的男人皱着眉头说道,如果有鹤鸣楼的人立马就能认出来对方的身份,正是他们鹤鸣楼的东家鹤康。

何夫子在熟悉的人面前也没了以往的淡然,额头青筋凸起:“注意到就注意到,他都把我逼回来了,就连师父都……还想怎么样?”

察觉到师弟不赞同的目光,何夫子擦了把眼泪,转移话题:“不说晦气玩意了,你这次出去怎么样?有收获吗?”

鹤康轻轻摇头:“抱歉师兄,黑玉膏是他们王族特供的药品,千金不换。”

何夫子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但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失落:“有什么好抱歉的,你已经帮了我们夫妻很多了。”

鹤康:“当初我要是在的话,小师妹……”

何夫子打断他的自责:“你就是在也改变不了什么,师父他在拒绝那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个结果了,只是没想到他会那么狠。”

提到那人,师兄弟都陷入沉默,随即而来的是一阵无力感,可能他们这辈子都无法为恩师讨回公道了。

但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最后还是鹤康打破了沉默:“我相信师兄的眼光,但此事关系重大,还得再斟酌一番。今年县试已过,两年后再看那小子能走到哪一步。”

何夫子赞同,多观察一番也好,是要完全了解了秉性,虽说恩师已去人走茶凉,但毕竟是做过好几人的主考官,人脉不少,且看顾彦清能走到哪一步吧。

*

另一边的顾彦清可不知道何夫子对自己的厚望,随着豆竹在整个县扬名,鹤鸣楼出了三百两买了豆竹的制作方法,方法不难,属于行内人一眼就能学会的,之所以能卖这么贵是因为豆竹和豆皮的制作方法相似,索性一起打包卖了。

县里的豆竹有鹤鸣楼供应,那镇上的自然是要靠顾家来提供了。

顾家现在已经大变样了,顾老婆子拍板租了村里的空地,做多了三个磨盘,还在村里找了几个手脚勤快的帮手。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家庭作坊就出炉了。

豆竹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再运到镇上卖,几乎整个镇都听说了顾家豆腐,尤其是豆竹的存在。

来得早的买豆竹,没赶上的顺买一块豆腐回去,反正就两文钱也不贵。

每天来买的百姓把摊位挤得水泄不通,越发衬得王家豆腐摊的冷清。

有另外几家卖豆腐的人家见事不妙,连忙来和顾家攀关系,想低价多买些豆竹豆皮,再卖出去,赚个辛苦钱。并且保证不再顾家人摊位的附近倒卖。

顾家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商议之后决定同意这种售卖方式,只要产量能跟上,降些价让别人卖出去还是能赚到钱的,只是赚得少一点。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整个镇那么大,单凭顾家一个摊位没办法完全满足的。

只是顾彦清想到自己原本的计划,坚决不同意和王家豆腐摊合作,哪怕对方进价比其他家高了几厘都不行。

眼看原本生意不如自家的豆腐摊都变得兴隆起来,王家老爷子很快就急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余下后辈没一个能顶事的,被看准时机的泼皮讹了好几次。

没几天王家豆腐摊就换人了,听说王老爷子的大儿子把做豆腐的方子卖掉买了几亩良田,带着还没有醒来的老爹和全家都搬回村里了。

王旭阳并没有跟着家里人回乡下,毕竟交了一年的束脩,如今才上了半年不到。

一开始王旭阳他奶还撒泼打滚的来何夫子家里要余下的束脩,说自己孙子不上学堂了,结果被鹤康请来的镖师一瞪,立马麻利起身连身上的土都不拍了,灰溜溜跑了。

但王旭阳也没在学堂待太久,他手里有钱的时候身边围了一大堆人恭维,如今没钱了自然也没人恭维了,本就有些敏感的王旭阳接受不了落差,只觉得谁都笑话他,没几天就闹着要退学,就算挨了他爹两巴掌都不放弃。

看着王旭阳离开的背影,系统的播报声姗姗来迟。

「叮,监测到宿主与同窗的矛盾消失,任务消失,奖励五十学习点。」

系统惊呆,还能这样?

顾彦清露出笑容,怎么不能,不是同窗不就没有同窗矛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