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之时,他顺着宋豫的目光,把视线从麻袋移到宋欢本人身上。
200斤的麻袋被扛在左肩,可双肩并没有因为沉重的压力而上高下低。
麻袋蹭着宋欢的手臂,往上卷起一截袖子,平日隐藏在袖子里并不粗壮的胳膊,肌肉宛如小山丘,上下起伏间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
仅仅是扛起来而已,宋欢的表情管理更是达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
她的面色如常,眼球没有红血丝,脖子上更没有青筋。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轻松自然,仿佛身上扛的不是200斤的石膏,而是一麻袋轻飘飘的棉絮。
此时此刻,宋欢在他们眼里不再也是那个恬静而优雅的小女生。
她和秦安,和陈默是同类。
都是披着美人皮的超级赛亚人。
第3次闷响,麻袋被宋欢平放在桌子的前方。
没有理会两人呆滞的表情,她甩了甩胳膊,然后从四方体小盒子里拿起一张红色的薄片,又把吹风机插电,热风对着红色的薄片上下吹动:
“我手上拿着的是红蜡片,经过吹风机的加热后,可以制作陶瓷缺损部分的模具。”
红蜡片在热风的吹动下很快就变得软烂,像顺着火光往下流动的蜡液,坨在桌面上。
沈思文看着橡皮泥一样的红蜡片心生好奇,伸出一截手指,在红蜡片上戳了戳,滚烫的温度让他迅速收手。
狰狞的表情带有夸张的综艺效果,宋欢略微诧异地扫了他一眼,只手把整坨红蜡片捧在手心里。
关掉吹风机,把柔软的红蜡片固定在瓷器完好的那一面,随后双手用力按压,将红蜡片严丝合缝地贴在瓷面上。
手被高温烫得发红,宋欢却连眼也不眨。
两道目光对视,宋豫的眼神复杂,红蜡片的热气在空气流转,渗入他的眼里。
他先一步移开视线。
宋欢面色如常,再次低头,按压红蜡片的指尖用力到发白,在表面留出一团清晰的指纹来。
现代的流水线瓷器基本对称,不是规整的圆就是方形。
所以,只要沿着完好的瓷面做出一半的模型,再转移到破损的一面,沿着模具填上石膏,一个对称又规整的碗碟就修复好了。
理论上很简单,和复制粘贴是一个原理。
趁着红蜡片凝固的间隙,宋欢开始调制石膏。
她用橡皮碗在麻袋里舀了一勺石膏粉,然后把橡皮碗整个浸入水中。
“其实直接在碗里面加水也是一样的,”宋欢边做边解释,“只是这样比较帅。”
橡皮碗浸入水里后,水面上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是进水的标志。大约5秒钟以后,她把橡皮碗放在桌子上,用圆头的油画铲来回搅拌。
“石膏的量就和煮饭下面一样,觉得刚刚好就是少了,觉得多了就是正好。”
“当然,如果漏缺的部分过大的话,可以分多次上石膏。”
“提问!”沈思文举手,“怎么把我固定的量呢?”
“嗯……”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宋欢低头沉吟了一会。
“大量,少许,一些。和中餐的食谱一样,自己悟吧。”
大约两分钟后,红蜡片凝固,又变成了和蜡烛一样坚硬的膏体。
宋欢把红蜡片转了一个圈,移到了缺损的那一面。
“在红蜡片模具的内部滴上洗洁精,相当于润滑剂的作用,这样脱模的时候会轻松一点。”
油画铲的圆头挑起浓稠酸奶质地的石膏液,少量多次地填补在模具内。
模具渐渐被填充满,橡皮碗里的石膏还剩下零星一点儿。
“好准!”沈思文看着最后那一点石膏,鼓掌惊呼。
宋欢挑了挑眉,并没有急于接受这个夸奖。
因为现在还为时过早。
又过了5分钟。
宋欢把瓷器放在掌心,右手比出一根手指:
“看好啦,接下来是我的独门必杀技,我只演示一次哦。”
对面的两人无比认真地点了点头。
宋欢的资料上,必杀技那一栏写着“欢欢法则”,原以为是帮助他们提升专注力的规则性技巧,却没想到是实操。
“……‘欢欢法则’,启动!”节目组恶趣味,中二的口号由她喊出来却多了一丝正式感。
手掌包住模具,一点一点往外撤,白色的石膏面已经把缺损的部位补齐。
只是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有一些缺漏。
“石膏凝固的6-10分钟内,我把它叫做黄金4分钟。”
顾名思义,黄金4分钟就是石膏液正处于半干不干的状态,像非牛顿液体。
也是石膏塑型调整的最佳阶段。
宋欢拿着圆头油画铲,右手如灵巧的蝴蝶,在石膏面上来回滑动。
她划出了圆润的口沿,光滑的平面和起伏完美的衔接口。
外部整理完毕,她放下油画铲,又伸出食指,把橡皮碗里最后一点石膏抹出来,填补在石膏内壁的一小处缝隙里。
自此,橡皮碗内的石膏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被使用得一干二净。
“用目光推测出石膏的精准用量从而减少浪费,在黄金4分钟内调整石膏的大体形状,避免在后续的砂纸打磨上浪费过多时间。”
“21世纪诞生的天才修复师,智慧力量与美貌的完美结合。”
“这就是宋欢,这就是欢欢法则的强大魅力!”
秦安不知何时出现在修复室门口,双手上扬摆出一副定格poss,给众人带来了一份慷慨激昂的旁白。